第五十八章 吴起大于孙武-《光绪中华》
第(2/3)页
“臣领旨——”,李鸿章恭声应道,抬起头来看着我。我心想要给这家伙一点甜头了,可别真的惹恼了他。于是展颜笑了笑道:“李中堂今年年齿几何了啊?”
“回皇上话,臣今年六十有七了。”
我点了点头道:“你身体还行啊,恭王爷才五十九,身子骨便不行了,唉,六爷可是我大清之宝啊,这次与英人谈完了,朕也不忍再累着他了,外务上的事情,你准备着理起来吧。军机处正好翁师傅也有退意。。。唉,李中堂,朕今后倚重你的日子还多着呐。你可要为朕,为我大清好好爱惜身子啊。”
李鸿章点头谢恩。
说了几句闲话,我话锋一转道:“接下来朕要说的,一来是说给李中堂这将来的外交指导方针,二来呢,也是要跟你们这些海军栋梁打打气。朕为什么要封祀吴起呢?因为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中华虽是儒家传承数千年,但朕,更为欣赏法家。当前海军,纪律松弛,正要仗着这个法字,从海军做起!更推广至全军!军人无法无天,那还叫什么军人?还有一个要你们知道要你们记住的,便是孙膑所说的‘必攻’二字,你们身为军人,兵书战策朕就不说了你们一定懂,不懂的也还可以向洋人学。但是这个军人的风骨,海军的风骨,诸位记住了,便是这‘必攻’二字!什么叫必攻?刘步蟾你不要胡思乱想,你那个不叫必攻,叫乱攻。必攻是攻敌人的,有谁知道必攻下面两个字是什么?”
海军诸将都说不上来,李鸿章在一旁躬身道:“回皇上话,必攻不守,这下面,乃是不守二字。”
“说得好,朕希望诸位好好领会这四个字的意思,必攻是攻什么,不守是不守什么?各位都是领兵打仗的行家,朕也不多说了。或许诸位还不明白朕今日何以突然说起这个来。。。”,顿了顿道:“血性!朕以为海军过去的表现,没有军人的血性!”
看着面前一张张青筋都快勒出来的脸,我知道他们心中都很气愤,是啊,年轻人,骄傲的海军,什么时候被人这样嘲笑过?
“你们不服是不是?”,我冷笑了笑道:“嗯,不服就好,不服就说明你们还有血性!谁能告诉朕,长崎事件怎么弄得?”
一群人脸上怒意更浓,特别是刘步蟾,胖乎乎的脸上黝黑一片,手也捏成了拳头。
只有李鸿章尴尬的解释了来龙去脉。
我冷笑道:“为什么当时不炮击长崎?不管我们的水兵有没有错,有错咱们回来好好治他的罪,但是我大清子民,不容日人欺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