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知母莫若女-《太平公主》


    第(2/3)页

    武攸暨感到绝望了。绝望的他决定豁出去了。

    本来,发妻的被害就给武攸暨留下一腔怨恨,被迫与她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余恨未消,只是太平公主为讨他的欢喜有所收敛,倒也相安无事。几年后,又生了二子:武崇敏、武崇行;一女:武娆。可是近年来脾气越来越乖张,而且还带些狗男女回府,彻夜寻欢作乐。因为她是公主,不敢得罪于她。只是自己也背地干些寻花问柳的勾当,也算求得心理平衡。这与腊梅的事,就算自己不对,也不该非要杀人不可。只要她不杀腊梅,放她一条生路,我挨打受气,戴绿头巾,都忍气吞声,勾着头走路就是了,谁叫我瞎了眼娶公主做老婆呢?正应了谚语所说“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自认倒霉也就罢了。可今天这泼妇一点不通商量,硬要把人往绝路上逼,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哩。为了能救腊梅,他也不顾了。站了起来,提高了声调,用强硬的语气对她说:“公主也不要欺人太甚,你与那柳三在丹房的事……”

    还没听完,太平公主就哈哈一笑说:“你说我与柳三幽会之事吗,不假,我敢做敢当,不像你羞羞答答,吞吞吐吐的。我才不怕哩。看你们男人,三妻四妾,花街柳巷,无所顾忌。我堂堂一国公主,养个把小厮,能算什么?你就说开去,也损不了我半根毫毛。”

    没想到这雌物如此脸厚。武攸暨救人要紧,一着不灵,又拿出一着。

    “公主,我也有个物件,请你一观。”说着,武攸暨从怀中取出一个鲜红的琥珀扇坠。

    太平公主见了,心一紧,马上去抓,但武攸暨手疾眼快,把扇坠仍放进怀里,说道:“这物件公主是认得的,它本是圣神皇帝心爱之物,赐给了张昌宗的,可怎么会到你的手中,最后又到了我的手中?这中间的情由你清楚,我就不说了。公主,我本不想让你难堪,只是你太过分,太狠毒,不得已,只有请出它,大概只有它才能救腊梅。如果你不依,那我只有拿着它去见陛下。咱们拼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太平公主没想到武攸暨竟握有这样的杀手锏,立刻软了下来。她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张宗昌本是太平公主献给母皇武则天的男宠,但他们之间有一段旧情,太平公主时时找机会进宫与他相会,那扇坠就是在一次相会时张昌宗送给她的。这事要是被母皇知道,后果难以设想。记得不久前,母皇发现上官婉儿与张昌宗幽会,顺手便将一把小刀向婉儿甩去。幸好她躲得快,只伤了额头。母皇气得要杀她,多亏张昌宗跪下求情,才免她一死。不过为了处罚她,便在她额头受伤处刺了个印记,要她永远记住这个教训。婉儿只得用一络头发遮住那块耻辱的印记。试想,这扇坠的事真的让母皇知道了,那还了得。

    太平公主只得说:“好,我饶腊梅一条狗命,叫她滚。不过这扇坠要还我。”

    “当然还你,但那手绢也要还我。”

    于是,两人换回了各自的物件。

    只是,此后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如此逞强的太平公主竟在一个小小的扇坠面前屈服了,这中间当然还有更多的故事。

    武则天登上皇帝宝座后,白天处理朝政,急匆匆就过去了,惟独晚上的日子不好打发。什么样的歌舞表演都激不起她的兴趣。她想到薛怀义,但他经常出入禁宫引起不少议论,御史王求礼就写了奏章,专门谏阻这件事。她还记得那奏章是这样写的:“太宗时,有琴师名罗黑黑者,欲令入宫教授宫女弹琵琶,太宗将其去势后,方准入宫。陛下欣赏薛怀义的才能,欲留在身边,臣请先将他去势之后,再召入宫中,以免紊乱后宫,贻笑朝野。”

    武则天看了只觉得好笑,笑这个王求礼太不懂事了。

    为了堵臣下的嘴,便把薛怀义调去修明堂,任命他为总监督。

    身边没有男人陪伴,这皇帝当起来也没味道。

    这时有个御医叫沈南璆的,常为武后看病。她终于找到了个陪伴她的人。

    然而,在太平公主看来,薛怀义太粗鲁,沈南璆太斯文,两个都不可能使母皇满意。

    太平公主自觉为母亲登基所作贡献不大,现在想来弥补一下,但母亲贵为皇帝,富有天下,还缺什么呢?但她作为女人,当然晓得母亲缺什么,便暗地为母亲寻找起来。

    这日,太平公主在府中坐得闷倦,突然想起曾与薛绍看过的斗鸡表演,颇觉有趣,便换了男装,书生打扮,带了随从去鸡坊看斗鸡。唐时,民间流行斗鸡游戏,一般纨绔子弟最爱参与玩耍。

    太平公主坐在看台上,见那些斗鸡者兴致勃勃,成百上千地赌输赢,为自己的鸡呐喊助威,吆喝使劲,闹成一团。

    另一处有驯鸡表演。但见一老者,赶一群鸡过来,清一色的金黄毛羽大红冠,围老者站一圈。老者喊一个名字,就有一只鸡叫着答应。围观的人一圈又一圈,水泄不通。

    这时,太平公主眼前一亮,见一少年,面如傅粉,唇若涂脂,美丽出奇。忙叫身边人去打听,这美少年姓张,名昌宗,因排行第六,称六郎。当即,太平公主就把他带回府中。

    这张昌宗原为官宦富家子弟,整日游手好闲,斗鸡走狗,不务正业。因脸蛋长得漂亮,引得不少贵室妇女青睐。养得白白嫩嫩,专会偷情做爱,讨女人们的欢心。

    他进了公主府,只见刚才带自己进来的那位书生,换下男装,穿上裙裾,原来是个美妇人。经引见,才知道她便是太平公主。张昌宗忙跪下叩头谢罪,骂自己有眼无珠。太平公主把他扶了起来,就近一看,真乃绝色男子也。与之交谈,那口中的香气漫过来,令人迷醉。张昌宗见太平公主用一双迷人的眼睛不停地看他,也难以自持。当晚,便留宿公主府。二人如鱼得水,欢愉无比。

    欢乐的日子过得快。不觉,张昌宗已在公主府中住了月余。这时太平公主才想起她原本是为母皇物色的,尽管再舍不得,也只有忍痛将他送给母皇。

    这天晚上,太平公主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与张昌宗对饮。酒至半酣,太平公主才说话:“张郎,你我恩爱一场,我很不忍离开你,但更不忍耽误你的前程。明日,我把你举荐给我的母亲当今圣神皇帝。只要你能讨得她老人家的欢心,你一辈子的荣华宫贵、高官厚禄就都不愁了。”

    张昌宗在公主府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本不想离开,但听说有高官厚禄,荣华宫贵的好处,便动了心,但口中仍说:“公主待我如此之好,我实在离不开你。”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进宫之后,我们仍有机会相见,千万不要为了我而误了你的前程。”公主说着,眼圈也红了。

    因为明朝就要分离,二人早早安歇。当晚,更是说不尽的恩爱,海枯石烂,永不相忘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

    为了感谢公主的知遇之恩,张昌宗也向太平公主推荐了一个人。他说:“公主对我,恩重如山。为报答公主,我向你举荐我的哥哥五郎张易之。他年轻美貌,不亚潘安。最要紧的是他会制春药,又对采补之术很有造诣,你如与他相交,定能青春长驻,长生不老。明日,我修书与他,叫他到你府上与你相见。不知公主意下如何?”

    太平公主听说张易之有这许多好处,恨不得马上与他相见,忙说道:“你快快修书,明日我派人把他接过府来,给他拨所院落,便于起居。你兄弟相见,只管到我这里来便是。”

    第二天,太平公主把张昌宗带进宫去,举荐给母皇。那武则天见了这艳若莲花的美男子,又惊又喜,惊的是人间竟有这么美的男人,简直通身找不到一丝缺点;喜的是他即将陪伴自己欢度良宵。真是说不出的高兴,把女儿太平公主着实嘉奖一番。

    是晚,张昌宗陪圣神皇帝武则天枕席,伺候得她满意,当夜就封为飞旗将军。从此,张昌宗日陪饮,夜陪宿,双宿双飞,欢爱无比。武则天自觉年轻了许多。

    众臣僚见圣神皇帝对张昌宗如此宠爱,也纷纷拍他的马屁,当人们齐声赞赏他的粉脸美得像莲花时,内史杨再思马上纠正说:“你们都没说对,不是六郎似莲花,而是莲花似六郎。”

    听说自己的小情人有如此这般的美貌,武则天大喜,忙命左右取出二百疋绢来,奖给杨再思。

    话分两头。且说当天太平公主派人,拿上张昌宗的信,不到一个时辰,便把张易之接进府来。太平公主抬眼看去,那张易之眉如弯月,目如秋水,肌肤白里透红,细嫩无比。较之其弟,别是一番风韵。是夜与之共眠,果如张昌宗所言,奇妙无比。

    且说武则天登上帝位后,最高兴的除了她自己以外,就要算武承嗣和武三思了。他俩是武则天的侄儿。他们想,现在是武家的天下了,有了武家的皇帝,能没有武家的太子?如果立武家的太子,那首先当然是我们了。于是他二人争着向武则天讨好。

    长寿二年九月,武承嗣发动五千人上表,请武则天接受“金轮圣神皇帝”的尊号;第二年,武承嗣发动二万人上表,请武则天接受“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的尊号。“金轮”指佛教中的转轮圣王,“越古”,即古今未有的意思。把武则天抬得高高的,她当然高兴,但她觉得还不够,又在前面加上“慈氏”二字,这就面面俱到了。于是便成了“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念起来似乎有点别扭,但武则天喜欢。

    见武承嗣邀功博得武则天欣赏,武三思不甘落后,他的计划更妙。他把四夷的酋长都发动起来,共同铸造一根高一百五十尺,径十二尺的粗大铁“天枢,”立于洛阳皇城正南门,上面铭记圣神皇帝废唐兴周的功德,以传之后世。武则天对此兴趣更大,她下令造九州铜鼎,与“天枢”对应,用铜五十六万零七百斤,上面铸的是各种吉祥的花纹图样,以显示国威和皇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