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犹太古董商-《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2/3)页

    老头儿并不惊讶,他老练的从张海诺那里接过金币研究起来,最后又将它和之前那枚分别放在一个精致小天平的两端,放后面那枚金币的一端立即高高翘起。

    “林克先生,您看,这枚金币在当时就因为某些原因而有残缺,份量也不足。不过作为一枚货真价实的古埃及金币,它的价值还是有的!400美元!噢不,450美元!”

    张海诺又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另一个绒布包,“您再帮我看看这个!”

    几分钟之后,老头儿大惊,“这是一枚仿制品,做工虽然非常精致,但完全是后人仿造出来的,它顶多只能算是精美的工艺品,价值不会超过100美元。林克先生,这也是您当成古董买来的?”

    张海诺笑着摇摇头,犹太人的经商头脑是出了名的。他们不仅善于审时度势、寻找和制造商机,在公关、借力以及垄断上也有一手,同时也把信誉视为他们的第一生命。现在看来,这些并非虚传。

    此时奥托却闷闷的不说话,自从老头儿介绍自己是曾经旅居德国的犹太商人之后,他坐在这里似乎就浑身不自在了。别以为德国人仇视犹太人只是因为他们在一战后的危机中不顾德国人死活而大赚其财,事实上这种仇怨已经延续了千年:

    犹太人因为坚持其犹太教的教义,拒绝承认耶稣作为救世主,从而从4世纪君士坦丁接受基督教以来就受到歧视和迫害。十一世纪的十字军运动重新点燃了基督徒们对犹太人的仇恨,在此之后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欧、中欧的犹太人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并不断遭到各地统治者的驱逐。十九末开始的反犹在宗教的基础上更融入了“种族主义”的因素,不管其起因是否合理,它的结果就是犹太人的再次流亡,从反犹最剧烈的俄罗斯到西欧,从西欧又到美洲及其他地方。

    在经济上,犹太人在寄居的各个国家总是属于比较富有的阶层,其实一些人确实为富不仁,犹太人的富有和不会做人,造成了民众的普遍厌恶。在威廉二世时期的德意志帝国,反犹太思想也是相当严重的,只是当时的政府并没有采取像纳粹那样采取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政策。

    作为一个在传统基督教家庭出身的人,又是一位德国贵族,奥托对于犹太人当然没有什么好感,也许之前的海诺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但对于张海诺来说,种族歧视是一种不合理的存在,他没有任何兴趣继承甚至发扬光大。

    “巴尔巴斯先生,我看您这里主要收藏花瓶、钟表类的古董,没想到您对古钱币还这么有研究!”张海诺小口的泯着茶,他必须承认,这家犹太古董行泡茶的技艺也是值得称赞的。

    “呵呵,既然是做古董这一行的,又怎么会不懂钱币呢?”犹太老头儿笑道,“先生本身想必做的不是这一行吧!”

    张海诺不置可否的看着他。

    “这古董生意分买和卖。买分很多种,有直接到各地民间去收购的,有从另外一些古董商那里转购的,还有一些是从上门的顾客手里买的!卖呢,一般也有三种方式了,一是向熟悉的人推荐,二是举办展览会,三是摆在商行里对外出售!”犹太老头将张海诺拿出来鉴定的那三枚金币依次摆在面前,“作为商人,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会卖什么,在纽约这样的城市里,光顾古董行的一般都是上流阶层的富豪,他们选购古董的目的大都是装潢他们那已经非常奢华的房间,所以他们需要的是花瓶、钟表、油画、金银器等等,至于金币嘛……嘿嘿,炫耀的余地并不大,所以我们也用不着把金币藏品摆出来。林克先生,您说是不是?”

    老头儿的话虽然有些狡洁的意味,却也很现实。不过,张海诺还是在心里盘算着究竟要不要和这位犹太古董商做生意。

    这时,老头儿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