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高唐之渊源-《洒金笺》
第(2/3)页
老太师一句暗示性的话都没有说。都是温和的在跟对方说着道理。那家也是读书人,不过是迂腐加之被人说动,说什么一个贞洁牌坊,可以为家族带来多少利益的话。现在老太师温声的劝说。又看到乡邻那怒目相待,也知道。再争执也是没有意义的,留下庚帖,带着当初的聘礼就离开了。
老太师却还是劝唐夫人的父母,还是带着唐夫人离开此地为好。纵是现在人家还了庚帖。但姑娘再觅良缘也只怕颇有阻碍。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另一地做地方官的学生,让唐夫人一家投奔而去。
而唐夫人也就是在那里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唐家的家主唐成。成婚之后唐成觉得老太师也算是对他们夫妇有大恩之人。趁着到京城行商的机会,投了拜帖。求见老太师。
老太师知道他是当年那位女孩的丈夫很是高兴,问了他很多事,知道他行商,也没有轻视于他。给了他很多书,告诉他,为商者并不卑贱,卑贱的只是个人的人品。
那时唐家还没有开始贩马,唐家最早其实就是做首饰的。正好高洋回家,把唐成介绍给了一位驯马师。从此,唐家开始了养马、贩马生涯。这也就是为何唐夫人说,老太师与她是有救命之恩的原由。若无老太师的相助,她在二十多年以前,说已经死了。
“恩师就是这样,无论对谁都宽仁以待。不过师兄总是这么自说自画,让做首饰的人去贩马?”长公主哑然失笑。
做首饰和贩马能是一回事,做首鉓,有原材料,有好师傅就成了。但是贩马,就真是用命在拼了。好在唐家是做出来了,不然,真是恩人变仇人了。
“其实那时唐家生意颇为惨淡,纵是当时地方父母是老太师之弟子,也不好偏颇太过。老爷当时进京行商,其实也是想向太师求助。看看是举家进京,还是转行算了。高大人的建议,让唐家度过最艰难的时期。所以老太师与民妇是救命之恩。而高大人对整个唐家就是再造之恩了。”
唐夫人有点不好意思,但意思却也明白,他们那回除了来感谢,更重要的是,也是来求助的。老太师桃李天下,总能帮他们一把。老太师也这么想,但没想到是高洋提出了让他们去关外贩马,并还提供了驯马师。
当时高洋就说得很清楚,关外凶险,但朝庭急需战马,若是成功,那么他们不仅能赚到钱,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为了朝庭立下不世之功的。
老太师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太凶险了,准备给学生写信,看看有什么可以让他们做的。但是唐成也是个敢想肯干的主,一下子就下定决心,拼一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