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四、机会-《风云金缕衣》


    第(2/3)页

    刘堪之言决然,似乎已下定了决心,怀着悲壮的心情,再次抬起了腿。

    陈听雨何尝不知道刘堪在做戏,干脆也豁出去了,忙跪下牵住太子刘堪的衣袖,哭诉道:“武死战,文死谏,天下方安。为天下百姓,奴才不得不说。当年李世民为夺皇位,不惜杀兄禁父,朱棣为掌天下,更是兴兵乱国,杀侄胁众,如此之事,历朝历代举不胜举,贤能之君不可避,何也?无狠毒之心,难成伟业也!太子只有过了此关,方能成就一番伟业,成万民之主也。”

    刘堪脸现凄然,摇头叹息,似犹有不舍。

    陈听雨见戏已经进入高氵朝,便趁热打铁,磕头拜道:“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太子倘若不能顺利登基为帝,即便无人议论,又有什么意义,又能救得了睿亲王?太子倘若能够顺利登基,外人的议论又有何惧?且天下父母之心皆可怜,想必睿亲王也不想因此而前功尽弃,到时候反要责怪太子不孝了。奴才言语莽撞,还请太子恕罪!”

    刘堪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才解开心结,弯下腰将陈听雨扶起,感叹道:“先生乃忠谏之臣,直言不讳而已,何罪之有?”

    并对着下人们道:“传令下去,今日之事,任何人绝不准泄露半个字,若是本太子听到有什么风言风语,尔等将一并受罚。”

    “是!”下人们皆跪下异口同声道。

    “谢太子殿下体恤,奴才感激不尽!”陈听雨忙拱手,欣喜中依旧带有惶恐。

    刘堪大手一挥,其他人都退了下去,独留他与陈听雨两人。

    “如今朝廷局势虽已明朗,然各方势力互不相让,怕是迟早要闹出乱子来,难免生灵涂炭,本太子下面该如何做,还请先生教我!”太子长揖到底,神情恳切,话语也确实出自真心,恐怕刘谨都没有被太子如此真心拜过。

    “奴才不敢,太子但有吩咐,奴才即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陈听雨不敢怠慢,忙跪下来磕了几个响头。

    心内却想:什么生灵涂炭,是怕是的皇帝之位“涂炭”吧?这个时候还有做戏,真是服了这个自以为是的刘堪了。不过从刘堪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已接纳了陈听雨。

    “大明危难,正是用人之际,先生切莫过谦。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有话但讲无妨,出你之口,入本太子之耳,绝不会有第三人知道!”太子满意地点点头,先坐上了上座。

    “是!”陈听雨起身拱手道,再客气下去,就显得恃才拿翘了,眼见太子调整好了最舒服的坐姿,这才开言,道:“奴才以为,京城越是混乱,越对太子有利。一来,可以让多方势力相互牵制,不敢轻举妄动,甚至可以趁他们不妨之时,制造些矛盾,而借刀杀人。二来,太子可以暗中积累势力,逐渐壮大自己。”

    其实陈听雨并不以为太子这个时候适合拉帮结派,至少不能在京城。但他知道,上至天子下至黎民,凡是京城之人,都有着藐视一切的傲气,总以为“王气在此”,其他地方的人,从不看在眼里。

    刘堪也不例外,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陈听雨自认为无法说服太子,至少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办到。且现在正是争取太子信任的时候,自然是要捡一些好听的话来说。志同者,道才合,若是刘堪看不顺眼,他陈听雨就是再有才华,也是枉然。

    “先生之言,正合我意!”刘堪见陈听雨的意见与自己不谋而合,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与决心。

    “谢太子殿下!”陈听雨并没有再说的意思,来日方长,将细水长流,若是一天就将肚中所有的货,如竹筒倒豆般,说个一干二净,往后还怎么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