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陈天海之死-《风云金缕衣》


    第(2/3)页

    “恭喜大人,又多一位难得之才!”笑官拱手笑道。

    既入后堂,分席而坐。

    “大人此去廉营,收获如何?”笑官展扇轻摇笑道。

    “军法整肃,士气高涨,姚将军带兵有方啊!”李彦喝着茶,感叹道。

    “恐未必!”笑官笑道。

    “虽操练时日不长,然足有一战之力。”李彦讪讪笑着。

    笑官摇头笑道:“笑官早已料定,大人又何必言语相试,今日倚门而候,便是专为大人解惑而来。”

    “先生真乃神人也,望不吝赐教!”李彦听言这才折节下拜。不能说李彦黑厚学功底扎实,只是老三和笑官是不同类别的人,“楚倾国之兵攻明,剑云虽险,然无朝廷支援,单凭陈天海个人之力,恐关破之日不远矣,廉营虽不堪,恐难免与楚军一战,虽死无奈!然如此于国于家无意,是以忧思不已!”

    “凭廉营今日之力,仓促应战,实非明智之举,且于事无补。大人若要战,定需一战而胜,不然将前功尽弃。所以大人这第一仗,一定要选择最佳的时机,一定要有十足的把握才可出手,如若不然,即便是放弃江州百姓,也需明哲保身。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笑官狠狠道。

    李彦虽知笑官说的是实情,却依旧犹豫,皱眉道:“可不能取信于民,即便保有实力,往后也只怕举日维艰”

    “不仅如此,若离开江州,往后并州,一马平川,即便我等有心,也恐无力。”笑官叹息道,“所以廉营必须是江州最后一仗,且需等到楚军人困马乏未及休整,等到他们伤痕累累血流正汩,等到他们上一口气喘完,下一口气还没上来之时,迎头一番痛击!”

    “话虽如此,可战场上时机瞬息万变,岂是容易把握的?”李彦觉得一口闷气压在心头,不吐不快,狠狠地拍了桌子一下。为什么不能再多给他一点时间,两年,不,哪怕一年,此仗他便有十足的把握。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岂能事事都等有了十足把握才做,那历史上又拿来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末路英雄?且事情是做出来的,我们多做一分准备便多一分胜算。”笑官掰着指头,说给李彦道,“楚侵明,这第一关毋庸置疑是剑云关,凭陈天海之智之力,渭水伏虎山之险,楚军即便是只老虎,也要崩掉两颗牙齿,伤筋动骨。第二层便是江州的厢军,虽是无力之军,但最熟悉江州地形,左右迂回,也能拔掉老虎几根毛,耗掉一些精力。一旦破关,朝廷便不能再坐视不理,各路各州相继来援,这便是第三层,仓促之军,迎战楚疲惫之众,两败俱伤,在所难免。有此三层保障,廉营之战便有八成把握。”

    “可是如何争取到最后出战呢?廉营毕竟是江州的驻军,没有道理让别州别路的军队打光了,再轮到我们上吧?”李彦问道。

    “这就要看大人如何争取了。”笑官摇扇笑道,“廉营之事你知我知,别人未必知道。”

    “哦?”李彦见笑官将扇子往上指了指,恍然大悟,又想一阵,却又不大明白,孝仁帝诸事不问,让他知道的又如何,他还能掌握局面吗?

    “大人尽管放心,笑官自有妙计,来日定见分晓。”笑官说着,恳切地向李彦拱拱手。

    “好!这件事就交给先生了!”李彦终于点头。

    正商议之时,突听街上快骑传报,剑云关大捷,说是陈天海趁夜在剑云关外十里处埋伏,只待楚军先锋部队赶到,便举火击鼓为号,左右齐出将楚军团团围住,全歼其先锋部队一千人。

    “好”笑官以扇击掌,赞道:“笑官料定,陈天海既挫军锐气,下一步定然闭关严守,持久对恃。陈天海耗得起,但楚军拖不起,必然强攻,伤亡必多。大人之战,又多一分把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