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为了传宗接代-《赃官清官》


    第(2/3)页

    为了能节省一点钱办喜事和买缝纫机,李成亮忙活了大半天,竟然连一顿饭也没舍得买。肚子饿得咕咕叫,他只得极力忍受着饥饿的煎熬,用贼大的力气蹬踩那辆三轮车。

    乡下人想娶个媳妇贼难。未婚妻的父母对李成亮迟迟不买缝纫机已经非常不满,已让媒人传过3次话来,前天又对李成亮家下了最后通碟——因为他们的儿子要订婚,儿子的对象也在向他们家要缝纫机。未婚妻的父母要用李成亮买的缝纫机送到儿子的对象家里去。用当时流行的话说,这叫一物抵一物。

    在当时,有的农民为了给儿子娶个媳妇传宗接代,甚至以牺牲女儿的幸福作代价,采用“换亲”或者“转亲”的方式。

    “换亲”就是有儿有女的两家相互结成“对子”,分别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对方做儿媳妇,以此换取对方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

    “转亲”则是有儿有女的3家作为转换的条件。张三的女儿嫁到李四家做儿媳,李四的女儿嫁给王五家的儿子当媳妇,王五家的女儿再嫁到张三家去。

    为了能给儿子娶到个传宗接代的儿媳妇,这叫做“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

    作为一个农村青年,李成亮是那个时代的基本代表。人的出生是由不得自己选择的。他抗争不过那个贫穷得让人心酸、让人窒息的时代,但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顺应,只能盲从,或者只能成为这个不幸年代的牺牲品。

    从内心来讲,李成亮不怪未婚妻一家逼迫他买缝纫机。现在农村嫁娶就时兴这个。比较讲究的人家嫁女儿要的彩礼是被称作“三转一响”的自行车、缝纫机、手(钟)表和收音机。未婚妻知道李成亮家里买不起这全套的“三转一响”,所以只要了一部缝纫机。这是平常人家的女儿,要彩礼讲的是实用。结婚后能免去些操劳家务、穿针引线之苦。

    自己如果连买部缝纫机这一点都办不到,也就别想娶媳妇了。

    人,不能只想着自己,也得替别人想想。人家一个宝贝闺女苦情巴力的养活了一二十年,要嫁到你家为你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延续后代和你生死相随一辈子,跟你要点彩礼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李成亮虽然只有不太扎实的初中文化,也没出过远门,没见过世面,可人情世故方面的很多事情他是看得开的。

    县百货公司的缝纫机供应这一阵子特别紧张,因为春节前要办喜事和订婚的人家特别多,而缝纫机的供应数量是有限的,常常造成脱销的局面。百货公司只好按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营规律,每天限量销售10台缝纫机。

    其实,这限量销售的也只是一些杂品牌的缝纫机。那些上海产的“蝴蝶”和湖北武汉产的“飞天”等名牌缝纫机,早就被有门路的人走后门买了个净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