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吹鼓手(欢迎收藏)-《赃官清官》
第(2/3)页
罗新明认准了田飞鸿是他仕途道路上最理想的吹鼓手。
这小子有才气,以前在部队时发表的那些文章,很有些力度和见地。只是他不知道天高地厚,在军报上发表了一个影射军分区搞弄虚作假的“灰色”新闻评论,让师首长和军首长双双被集团军领导k了,这才落了个职务被一撸到底,转业到地方最基层的乡镇武装部的悲惨结局。
在罗新明看来,田飞鸿这小子必非久居池中之物,只要好好栽培他,假以时日,一定能成气候。
但这小子政治方面太幼稚,需要费心**。
罗新明由此想到上次和县委宣传部的几个笔杆子在一起闲扯时得到的一些体会。
笔杆子其实是官僚政治中的一道奇特风景,他们常常是唯领导之命是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笔杆子是“笔之于书,手之于心”。原本是“我手写我心,心手统一”的。而在官僚政治中,“笔杆子”的笔却是“我手写他心,心之于手,笔之于书”,常常是分裂的。
这个田飞鸿,虽然有些才华,文章能写的妙笔生花,却还不是真正的“笔杆子”。因为他不懂得揣摩领导的意图。很多时候,他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东西、做文章。
而一个在党政办公室工作的真正的笔杆子,应该熟悉政策口径,善于揣摩领导意图,能够准确把握形势发展的方向。
登了报纸、上了电视的口径他要熟悉,不登报纸、不上电视的口径他也要熟悉;能够公开发表的口径他熟悉,不便公开发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口径他更要熟悉。
罗新明觉得,田飞鸿在揣摩领导意图,准确把握政治形势的发展方向方面,都是欠缺的。可自己这个一镇之长又不能向他明说,因为田飞鸿现在还不是自己线上的人。现在向他说了这些掏心窝子的话,如果他出去后再把自己卖了,那岂不成了双桥镇官场乃至东阳县官场的一个笑柄。
这事儿得悠着点。
罗新明觉得田飞鸿的官场修炼太欠火候。为了让他能更好地配合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应该让他增加官场素养的积累。
想了一下,罗新明觉得党委秘书徐文明是个谨慎、内涵、宽容,很有教养的人,对官僚政治的认知层面很深。最难得的是,徐文明在双桥镇党政大院是少有的没有派系的干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