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征途-《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2/3)页

    条条框框限制至多,连你租房都要许多要求。

    自由从来不是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生于当下的社会,有权力必然也有义务。

    朱高炽同样看着手里的报纸,上面写的就非常明白。

    享受着社会给予的环境,那么维护环境就是必然的义务。

    “这位叫做刘通的大贤者,不是普通的儒生。”朱元璋非常认可对方的理念。

    朱高炽笑着说道:“上一代栽树,乘凉的人们,就有义务为下一代们继续栽树,而不是只顾自己的享受,而不顾下一代们的死活。”

    这种观念,是传统的社会论理,朱元璋被人说成小农思想,自然更加支持。

    “对。”

    “老子创办下的基业,后世子孙当然要发扬光大。”

    朱高炽明白朱元璋的想法。

    正如中华文明的繁荣,大量的古人活在了后世所看的文字之中。

    这就是生命的永存。

    那么用一种自私,又或者玄而又玄的说法。

    让伱安逸活着的社会,需要一代代人来维持它的存在,可你却只顾自己的享受,不顾它的死活,那么它又何必让你继续安逸呢。

    你让它陷入了失去延续的危险,它为何又不能给予你最残酷的报复呢。

    正所谓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强大的武力,需要有相匹配的精神文明,才能真正的强盛辉煌,而不是一味的破坏。

    正如后世学者们的评价。

    游牧对中亚的征服,使得中亚深受其害,欧洲受益良多,甚至可以说推动了欧洲迈向近代化的根基。

    朱高炽需要的不是一时的痛快,而是万世的基业,自然考量的是文明的建设,而不是文明的破坏。

    否则以如今的武力,他只需要支持军队一路向外打就行了。

    但是向外打的过程,如何建设大明,发扬中华文明,才是不败的道路。

    此时。

    一支支的军队,收到兵部的调令,使用铁道系统前往嘉峪关,或两三日,或三五日。

    与前番的北平不同,这次调动的对象遍布大明各地。

    最终有高达两万的骑兵抵达了嘉峪关,然后是三万的步兵,加上近十万的军户。

    在嘉峪关内,堆积了如山的物资。

    豆料稻麦,火石火药,铅子炮弹,绳索麻袋,数百种的物资,分类储备在各仓。

    朱棣乘坐火车抵达甘州。

    朱能带着一众将领,早已在甘州火车站台等候。

    “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当朱棣出现在车厢门口,他的老部下们激动地狂喊。

    以前是燕王,现在是太子,未来是大明的皇帝。

    身份的加成,让朱棣的气势霸气侧漏,人心激动,恨不得站到朱棣身前向他效忠。

    朱棣一脸的笑容。

    在京城三年了,再不离开京城,自己都要忘记了如何打仗,忘记了金戈铁马的荣光。

    “咱来了。”

    朱棣轻轻的说道:“扫平一切不服。”

    如此狂妄的话语,没有人觉得太子的嚣张,相反,人们更受鼓舞,他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将军。

    “大明必胜!”

    “大明必胜!”

    “大明必胜!”

    甘州站台。

    数千将士举臂高呼,呼声震天。

    离鬼力赤入侵哈密近一年。

    这一年里,安定卫已经被鬼力赤拿下,残余的势力龟缩到了柴达木沙漠,靠着嘉峪关时不时的接应才艰难的存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