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什么时候军户能有这地位? 军户不但要种地,还要去打仗,打仗会死人,死了倒还好,怕的就是伤了残了。 比较起来,那还不如只种地。 种地虽然辛苦,但是不用上战场不是么。 所以人们鄙视军户,不知不觉间,军户的地位低于了民户,这是社会风气决定的。 明初虽然没有达到宋朝民间对于士兵鄙视的程度,但也已经有了雏形。 “一百亩地,只一家子怎么可能种的过来,傻孩子,这是糊弄你的呢。” 汉子三言两语就让少年无话可说。 少年不服气,第二日一早又跑去了工地,气的汉子跳脚。 即将农忙了,家里的孩子却不收心。 少年又找到了老工人。 “老周头,那孩子又来找你了,干脆你认他当你干儿子罢了。”有人打趣道。 听到别人的打趣,少年有些脸红,羞愧的要转身离去,被老工人一把拉住。 “管别人的言语做甚。” 老工人笑呵呵道。 “周叔,为什么你对我这么好。”少年忍不住问道。 “因为看到了你,仿佛看到了我的孩子啊。” 老工人爽朗的笑道。 “你老周叔是个心善的人。”隔壁的工人笑道。 少年怔了怔。 他看着老周头。 四十余岁的汉子,过不了几年就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比他父亲的年龄还要大。 老周头领着少年去工地伙房吃了早饭。 班头看见了没有阻止。 工地的伙房,做饭会多做许多。 因为会有周边大量的人来“蹭饭”。 中华重工从来不以利益为重,对于这些行为并不制止,因为这也是无形的宣传。 班头向老周头点了点头,老周头让少年多吃。 班头去开会了。 今日的管事,让班头们把自己班的先进工人名单报上来,会由管事报上去。 这些先进工人会成为培养的重点对象。 “这老周头的年龄是不是大了。”十几位班头向他们的管事交了名单。 管事一一看后,忍不住问道。 班头没有改变主意:“老周头虽然年龄大了,但是他具备了我们要求的新时代工人精神。” “他不光自己在奋斗,同时也没有忘记点燃身边的薪火,例如那名少年。” 班头举例说道。 没有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 在生活改变的时候,有不愿意别人生活好过自己的人,也总有善良的人存在。 这些善良有责任心的人,他们不光希望自己过得好,还希望别人也过得好。 中华重工发展的过程,以人为本。 就是要培养出大量这些新时代的工人群体。 “老周头干活没有问题,他的品德更没有问题,虽然年龄大,但是我觉得不能辜负了他。” 在班头的坚持下,管事没有继续否决。 不久。 新的重点培养工人名单悬挂在了工地各处的牌坊上。 每名工人的祖籍,所在工地,以及他的事迹,都事无巨细的展示,接受所有人的审视。 没有班头敢凭自己心意乱推举人。 除了连带责任之外,更有人们监督。 工地上谁不认谁谁呢。 谁好还是坏,瞒不了他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