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地图开疆-《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3/3)页

    “新军军旗。”

    “大宁卫所旗。”

    “大宁行省布政司农垦指导小组。”

    “都司指挥部。”

    ……

    “想不到竟然有这么多组织。”朱高煦第一次离开宁城这么远,才知道地方上的变化有多大。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组织,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出机器的出机器,团结社会一切力量,协助军户农业大寨的建设,才能让军户们迸发出大激情啊。”

    跟在朱高煦身边的官员感叹道。

    工地上。

    人们挖着地面,无数的小车在运输,一条条的沟渠有了影子,人们干的热火朝天。

    “开垦出来的田,以后都是自家的,谁不愿意卖力气,都希望早点有自己的土地,所以百姓们才能这么拼命干。”

    朱高煦巡视了工地。

    修建水库,开荒,修沟渠,修抽水站,修民房,一片片的片井正在成型。

    傍晚的时候。

    由文工司从各个剧院组织的下乡慰问文工团,在临时搭建的剧台上表演。

    “雄风起,气昂然。”

    “齐心来开垦。”

    几名歌唱家在台上,唱着动测人心的歌曲,一旁的乐器班,发出雄壮的伴奏声。

    火把的火光下,工作了一天的百姓们席地而坐,面带笑容的看向台上。

    一张张黝黑的脸,眼睛了满是希望。

    每户分田一百亩。

    在这个时代。

    对于普通百姓们而言,这是多美幸福又奢侈的希望,如今这个希望仿佛就要实现了。

    每个人沉醉在希望之中,歌声仿佛拂动每个人的心灵。

    这是共鸣。

    唱出了他们的心声。

    “流汗辛苦建家乡就是为自己。”

    “大明最伟大。”

    “齐心团结共。”

    古代缺乏参与社会活动,内心停留在枯燥的百姓们,还没有学会如何释放自己内心的喜悦。

    他们露出傻呵呵的笑容,用最朴实无华的眼神看着台上。

    老人们笑着。

    男女们也在笑着。

    孩子们跟着大人们笑着。

    正如歌声中,最美好的时代,因为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在达成他们的希望。

    可能几十年后。

    这些长大后的孩子们,成为新一代建设社会的主人翁,有一天会突然想起小时候的这一幕,嘴角不禁露出微笑吧。

    第二日。

    朱高煦放心的离开了大宁,大宁的热火朝天,正像是蒸蒸日上的北平模式。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