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盐商是最懂规矩的商业群体,在明初是如此,所以韩策第一时间请了北平最贵的咨询公司。 东家没有继续卖弄,点出了问题就行了,都是聪明人,没必要把事情搞得都不开心。 “我建议韩东家找一家担保公司担保,加上韩东家在粮票银行存放的股本,利用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把摊子铺开,此时就符合了经营性贷款的条件,有八成的把握,可以通过粮票银行的审核。” “好,我请你们咨询公司专门负责我商行的贷款项目。”韩策痛快的说道。 咨询公司的东家,露出开心的笑容。 果然是盐商,出手痛快,给钱又多。 担保公司。 成为了银行向外地商人,进行抵押放贷的重要的环节。 只有担保公司加入担保,证明外地商人在外地资产的真实性,以及不会违约,银行才会通过外地商人的抵押贷款。 相当于把违约的压力,转嫁给了担保公司。 担保公司愿意承担这份压力,因为利润巨大,金融的利润,才是让人疯狂的。 但是想要成立一家担保公司可不容易。 需要在内地有深厚的关系,能了解被担保商人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不会轻易的为人担保。 一张张的商贸关系网。 宋朝商贸发展出来的多边化形势,彻底在北平绽放了出来。 抵押,牙行,合本,借贷,中人等等各行形势,一夜之间在北平露头。 宋朝高度的文明,有全方面的体现。 例如担保行业,有抵押人,质押人,保证人等,并且有法律上的详细规定。 在担保交易发生争议时,宋代也制定了相应的诉讼制度,如适用《律师议》和《宋律疏议》等法律文件,通过司法机构来解决争议和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如上种种,发展出了发达的社会商业信誉体系。 这些社会商业模式,比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商业模式要先进许多。 此时。 方孝孺的得意门生廖镛,这位勋贵之后,奉恩师之命前来北平。 看着社会一片祥和的北平。 廖镛手足无措。 恩师在京城跟他说北平正陷入民怨,对此廖镛深信不疑。 可哪里有民怨? 你们的地被收走了,你们卫所的权利被取消了。 说好的民怨呢? 廖镛是勋贵之后,又背靠皇太孙一系,恩师是方孝孺,可谓是黑白通吃。 这位年轻人有干劲。 终于找到了他想要找的人。 “小王爷过河拆桥,辜负了我们,当年不是我们支持燕王,燕王哪里有今天,结果呢,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 卫所的千户大骂。 廖镛连忙小心道:“小点声,小点声。” “前番都说圣人有易储之心,我们不敢反对。” “这是谣言,并不是真的,储君是皇太孙,皇太孙又没有犯错,地位稳固着。” “该死的谣言,可惜现在北平无人可以反抗小王爷,你来迟了一步。” “不迟。” 廖镛笑道:“我既然来了,背后有我恩师的主意,定然是有应对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