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原始的工业革命和先进的工业革命-《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2/3)页

    “过些日子吧,等忙完了这段时间,我带你出门去玩,见见北平的景色。”

    “夫君的公事要紧,臣妾的私情,不敢拖累夫君。”郭彩莲乖乖的说道。

    “你我夫妻一体,让你欢心是我应该的。”朱高炽说完,然后就离开了王府。

    郭彩莲和嬷嬷丫鬟们,一直送到正屋廊坊的拱门处,见到外面的侍卫接到朱高炽,她们老远的看着。

    郭彩莲还在想刚才夫君说的话。

    如果夫君不是那么操心公事,留一二的精力给自己,郭彩莲觉得天下就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

    又觉得这样不好,岂不是史书中说的那些警示。

    胡思乱想了一会,郭彩莲才带着人返回屋中,准备了一番后,才乘坐轿子前往北边的王宫,去问安母妃。

    体贴的朱玉英,和好玩的朱月贵都嫁了人,离开了王府,剩下的两个小姐还小,郭彩莲反而要照顾她们两个。

    和自己关系好的徐妙锦又在应天府,郭彩莲只觉得偌大的王宫,显得太冷清了。

    朱高炽身边跟着文书,侍卫,在北平铁道站乘坐专列抵达大兴,来到总部办公室坐班。

    没有特殊的事情,他不会轻易离开此处。

    中华重工涉及方方面面,比传统社会衙门所要处理的事情,要多了数倍不止。

    而朱高炽身边,没有能像他一样,对工业发展有全面认知的人才,所以他必须在此处坐镇。

    无数的事情汇总到他的办公室,经过他的手在传达出去,让中华重工按照他指导的方向,大小事往一处发展。

    现在,摆在他的案头的公文,是关于北平商人对投资的诸多问题汇总。

    调研司和外柜,以及筹办全体商业大会的组织,还有军商联合办,工业计划部等跨部门的合作。

    通过大量管事,让他们联络各自相熟的商人,充分利用各种关系,推动商人们投资建设商团事宜。

    随着中华重工的规模扩大化以及专业化,这种跨部门合作的临时事项已经越来越多,并积累下大量经验。

    北平,陕西,山西三省总人口才千万而已,可光建设商团的初步计划,总价值就超过了上千万两银子,还不算人工和设备投入。

    这种经济模式,在朱高炽眼中很理所当然。

    例如后世各种刺激计划,动不动几万亿,相当于无论老幼,等于每人数万元。

    美国那边更可夸张。

    这种社会资源分配的经济行为,发生了许多次,并且是有来历的。

    随着朱高炽登上北平府掌权者地位,这些年的眼界和能力,并没有原地踏步。

    不但对大明,乃至对后世许多行为,有了更深的了解。

    历史书中,许多的事件,普通人看过之后,也就记住了这段话,用来通过考试。

    但对其中的意义,和带来的变化,没有更深的认知。

    例如美国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新政。

    之所以能大写特写,是因为这个政策,不光只是当时的成果,而是诞生了新的社会模式。

    加强整个国家对于工业的调整,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两种模式之外的一种新的模式。

    这个新政,不是简单的把人召集起来,让他们做工,然后发工钱这么简单的道理。

    那么在农业社会中,结合后世中国总结的经验,是犹如大杀器的存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