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陈圆圆-《繁华斩》


    第(1/3)页

    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芬,母早亡,从养母陈氏姓,江南常州武进人;晚岁入滇南,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提起陈圆圆,不能不涉及几个关键词语:吴三桂,刘宗敏,李自成,“冲冠一怒为红颜”,满洲兵、多尔衮,和那个倒霉的皇帝崇祯。

    明朝末年实在是个糟糕的年代。

    内部**不堪,遍地流寇,满洲又崛起于东北,年年岁岁差不多都是旱灾、蝗灾。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延安府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乡民争着采集山中的蓬草为食,其粒类糠皮,味道苦涩;蓬草掘尽,则剥树皮来吃。树皮被用完,无物充饥,只好挖山中的观音土吃,白土冷硬而味腥,一点点即可填饱。数天后,因为不消化,肚子胀疼痛下坠而死。

    “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个‘冀城’的地方,每日必有一两个婴儿抛弃其间:婴儿哀号啼泣,呼叫爸妈,爬行拣吃粪便,到第二天早上,遗弃的小孩已没有活的,但又不断地有人放弃婴儿!

    “更奇怪的,小孩子或单独行人,一出城便常常无故失踪?后来见到城外的流浪汉,以人骨头烧柴,锅里煮着大块的人肉,才知道先前丢失的人都让他们给吃了。而吃人的人,数日后,面目赤肿、内燥热而死。死者枕藉,臭气熏天,县城外掘了几个深坑,每坑可容数百人,用来掩盖其遗骸。我来的时候三坑已满,而数里之内不及掩埋的,不知道有多少啊……”(马懋才《备陈大饥疏》)

    读来毛骨悚然。在这种情况下,不甘于饿死、惟有铤而走险,于是一二饥民始相聚为盗,抢掠财物,祸乱关中。同出于延安府的张献忠和李自成揭竿而起……

    国事蜩螗,战乱频仍。

    大明朝的天下风雨飘摇。

    崇祯皇帝日夜忧虑,寝食不宁。田贵妃的哥哥田宏遇为讨好皇上,舒解他的忧虑,下江南四处寻访,查到了陈圆圆、杨宛、顾秦一干美女,载回京师献给皇帝。但崇祯帝整天头昏脑胀,根本没心情逸乐,陈圆圆等在宫中盘桓了几个月,始终没得到赏识收纳,只好返回田府。

    而那位朝廷的对头,造反起家的李自成经过十多年的挣扎奋斗,麾下拥有大军几十万,围开封,下洛阳,破潼关,更有诸如李岩、牛金星、宋献策、刘宗敏、顾君恩等各路人才加入,设官分治,守土不流,俨然成气候矣。东北方面,满洲兵又不断骚扰,蠢蠢欲动,可谓满目疮痍、内忧外患!朝廷下诏令总兵吴三桂统领军队镇守山海关。

    吴三桂是原锦州总兵吴襄的儿子,能骑善射,曾中过武举。崇祯初,镇守宁远时因辖地失守,连降三级;吴痛定失痛,加紧操练军马使他的部队成为了一支劲旅。国难当头,急需将才,朝廷不但将他提拔总兵,镇守国门,连他的父亲都委以京营提督之职。吴三桂离京赴任时,京城显贵皇亲田宏遇,在自己的府第设宴为他饯行。

    陈圆圆在席前奉歌献舞。珍肴美酒,她轻轻从帘幕中逸出,轻点朱唇,淡扫蛾眉,一身白舞衣,长袖轻舒,如一朵轻盈自在的云。吴三桂痴迷迷观望着陈圆圆,手捧着酒杯,忘了喝酒,直到她离去还不曾回过神。田宏遇忧心忡忡,问:“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如蒙以圆圆相赠,我设法保护你、平安无事?”田宏遇满口答应。随即备好丰盛的嫁奁,把陈圆圆送到了吴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