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四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第(2/3)页

    “日后的事情,日后再说。”

    “殿下!”卫勉不满地叫道。

    四皇子撇了一眼卫勉,算是解释地说道:“赵易有用,现在不能除掉他。”

    卫勉听到这话,微微的愣了愣旋即疑惑又好奇地问道:“殿下,八皇子能有什么用?”

    “他能保护十弟。”四皇子非常不喜八皇子。他觉得八皇子太过阴险卑劣,就像阴沟里的老鼠一样。但是,他知道八皇子是真心待赵曜的。八皇子是绝对不会让赵曜出事的。“等我封王去了封地后,十弟一个人留在宫里很危险,赵易会保护他。”

    四皇子和八皇子有一个默契,那就是他们都会保护赵曜。不管他们如何看对方不顺眼,但是他们暂时都不会对彼此动手,因为他们都在等赵曜平安长大,等赵曜成年封王顺利去封地,远离京城的是是非非。

    在赵曜成年封王去封地之前,他们心照不宣地都暗中保护着赵曜。

    “殿下,八皇子真的能保护好十殿下吗?”卫勉不相信八皇子。

    “他能。”四皇子说着,微微眯起双眼,眼底划过一抹幽深,“如果他不能保护好十弟,那他就没有留在世上的必要。”

    四皇子明知道八皇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却对他这些年所作所为视而不见,就是因为他能保护赵曜。

    对四皇子来说,多一个人保护赵曜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相信自己能保护好赵曜,但是他不能时时刻刻都在赵曜的身边。等他离开京城,就只能暂时把赵曜的安危交给八皇子。

    听到四皇子这么说,卫勉心里便放心了,没有再多说这件事情。

    四皇子回到兰渊阁,并没有回修史馆。他现在已经不修史了,去年他被皇帝叫去廷尉府任职。

    廷尉掌管大周的刑罚,非常重要。

    大周建立后,廷尉府的重要官员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虽然如今廷尉府里有一些出身寒门的官员,但是他们并没有要职,手中并没有实权。再者,京城里有太多的权贵,他们看不起出身寒门的官员,出身寒门的官员很难管得住他们。

    能管得住京城里的权贵,又能镇压住廷尉府官员的只有皇子,而四皇子德高望重,又饱读诗书和律法,最适合去廷尉府。

    四皇子平日里除了喜欢看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还喜欢看律法。他把前朝和陈朝,还有陈朝以前的王朝的律法研究的非常透彻。

    当年,大周建立后,先帝除了请李家建立太学,修复崩坏的礼乐,还让李家帮忙制定大周的律法。这些年,李家还一直在修缮大周的律法,其中四皇子就出了不少力。

    四皇子反对酷刑,但是并不排斥严刑。他认为没有严刑,就震慑不住那些十恶不赦的人。当然,刑罚不能一味的严厉,也要有仁慈的一面。

    去年,皇帝叫四皇子去廷尉府,除了让他震吓那些世家子弟子的廷尉府的官员,还要让他修补大周的律法。

    四皇子虽然知道他去廷尉府,会得罪不少世家子弟,但是他不在乎。他和皇帝一样不喜欢世家,认为世家是压迫百姓的罪魁祸首。他一直觉得大周是百姓的大周,而不是世家的大周,所以世家必须除去,不然大周日后一定会重蹈前朝或者陈朝的覆辙。

    他回兰渊阁,是寻找有关律法的书籍。他不日后就要去封地,他也要为自己的封地制定新的律法。

    而赵曜正在文德殿里读书,他这段时日正在学习《左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肖先生让赵曜回去后,好好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巧了,赵曜最近收到三叔的信里,三叔也说到这句话,并且问他怎么理解。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

    这句话出自《左传.成公》。

    赵曜不太理解三叔和肖先生为什么要问他这句话的意思?

    在他看来,国家的大事情,也就是国家安全,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维持。这就是他理解的“戎”。至于“祀”,他觉得没必要,因为现在已不是过去。

    过去的王朝坚信世上有神,希望通过祭祀来和神灵沟通,得到神灵的护佑。但是,现在的大周不需要像以前的王朝那样向神灵祭祀。

    “母妃,你说我理解的对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