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心的四相-《堕落仙人》


    第(2/3)页

    苏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智光说:“晚课的钟声响起,快回去吧!我如果不去参加,会给其它人产生不好的影响……”

    ……

    苏原出定,眼前仍然是普通的凡世。

    智光匆匆地赶去参加晚课。对于这次奇妙无比的经历,苏原细细思考起来。

    释迦牟尼佛的清静佛土与西方极乐世界相比,这有点像:一个是国内名校,一个是国外名校,二者各有所长。国外名校在教学设施方面略好一些,但国内名校方方面面更具有本土特色,对于本土学生更加适宜。

    当然,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博采众长,是集无数清净佛土之大成者,这个经典里的介绍非常详尽。‘末法’时期,净土法门第一,这是从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以及众生的因缘方面来讲的。

    不过为什么众生之间,显出的世界相差如此之大?这个问题苏原还是不怎么明白。

    ……

    第二天,苏原把这个问题请教智光。

    智光说道:“什么叫众生?就是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有哪些?有十二种。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众生即是这十二种因缘,和合而生。”

    苏原说:“这和电脑显示的道理相似,但更加复杂?”

    “是的,万法唯心。”智光继续说:“心的四相为‘生’、‘住’、‘异’、‘灭’。比方说电脑分为四个等次,那么凡夫的电脑就是第四等,最差的一等,再怎么好的东西,让你显出来也是粗糙的、丑陋的,失真的。”

    “有四个等次?心有生、住、异、灭四相?”苏原问。

    智光解释说:“有个‘二乘人’的说法,就是指‘声闻’、‘缘觉’和罗汉。二乘人看我们凡夫有四颠倒:不净计为净;以苦计为乐;无常计为常;无我计为我。所以,执着于财、色、名、食、睡。我们的心智觉悟程度只达到:‘心灭后而知灭’的境界,只能看到浅表的现象。”

    “但在菩萨看来,二乘人也有四颠倒:着不净,不见法身净;着苦,不见寂灭乐;着无我,不见自在我;着无常,不见佛性常。二乘人着于‘空’,心智觉悟程度可以达到‘觉异无异’的境界;所以二乘人具有‘一切智’的心智。具有‘天眼通’及‘慧眼见真空’的本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