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昆明揽才-《滇缅行纪》


    第(2/3)页

    这是冯吉和刘兵、杨丽云在昨晚商议后,请示大队部批准,在白天赶紧弄出来的。经过一个夜晚的设备物资运输和一个白天的布置安装,在杨家的后花园里,大体如后世的某某产品展销会一样,布置成了一个吉祥镇商品的展场。30名驮手和紧急抽调来的10多名展示和操作人员在杨丽云、马管家等人的设计和指挥调度下,忙到了傍晚时分才完成了布置“展示会”的任务。

    曾一斋尤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这一进大门,他就被这新型的光源和灯具迷住了。当了解到这种灯具的寿命比白炽灯还要长,而且相同瓦数的亮度比百炽灯高5倍时,他惊奇不已。接下来是吉祥镇土特产区:有蜡染印花土布、精制茶叶、米酒、白酒、腊肉……手工艺品区:有皮草鞋、帽、衣、竹具、扇……玉石工艺品区:各种大小玉雕、玉器、镯、环……民用工业品区:有铁制家用器具、农具、厨具、灶具……家用电器区:有半导体收音机、电唱机、电风扇、电灯……民用机械区:打米机、磨面机、轧面机、榨油机……工业品区:马达、水轮机、发电机……曾先生差点都看晕了。他反复地询问这些东东的作用和功能,仔细地省视着每一样产品。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冯吉陪着曾先生到了花园中间的凉亭里,那里早已经准备好了几桌筵席。但是桌上只有凉菜。杨丽云吩咐从小寨基地赶来的罗大明,在亭下的一套新型灶具上,3个人从开始生火安锅,5分钟以后就做出了热菜。

    众人也都饿了,就在凉亭里边吃边摆谈起来。曾一斋道:“想不到这么多先进的东西已经出自了你们的手里,这些东西若上市场,会使你们富可敌国!”冯吉笑道:“曾先生,应当说是‘我们’!”曾一斋一愣。冯吉就对他道:这里的产品除了土特产和玉石工艺品外,可以批量生产的目前只有节能电灯和节能灶,其他的都因为缺乏技工和原材料,还只能小批量生产。正处于发展中的“瓶颈”,我们期望先生您的帮助和加入。曾先生朗笑到:“好!我加入。你就说咱们怎么干吧?”

    …………

    接下来的半个月,趁着顾珍品在昆明忙乱着,也趁着唐继尧的老体系中的官僚们因他出走后的惶恐不安和政务上的消极怠工,冯吉他们和曾一斋奔走在昆明师范、劝学所、甲、乙种工业学校、矿业和农业学校。又去了云南大学。经过宣传鼓动和去盘龙镇杨家后院的产品现场观摩,加上许以科研项目和经费、高薪等,冯吉他一下子就招募到了中专生以上150余人,其中有30多名教师、20多名讲师和12名教授。这些人本来大都是唐继尧从各地揽到昆明来的宝贝。趁他们还没来得及改变主意,冯吉就让刘兵和果敢派人日夜兼程送他们去到了吉祥镇。

    这一切都是在秘密方式下进行的,没有惊动政府及部门。反正各处走一两个人也很正常。曾先生很有感悟地对冯吉道:“我知道了:招揽人才才是你们的主要目的。你们真是人中龙凤呵!”

    冯吉又急令李先赶到盘龙镇接替刘兵。李先到了后,对冯吉兴奋地道:“政委此行,为揽人才,我最为赞同,原本觉得期望值不太大,想到那些旧知识分子也不是那么好打整的。但是,不到1个月,您就为大队送去了近200名中高级人才。我真高兴呵!现在各个学校都基本上配齐了教师,大队长指示每人必须培训满一月才上岗。我也很拥护!

    冯吉道:“你这个‘组织部长’现在可以松一口气了吧。不过,你也来了,你还可以出去走一走,把这会能搜罗到的人再搜罗一遍,如何!”

    李先当然很乐意,他道:“这可是我的强项呀!”。冯吉笑道:“难怪陈大队长说你是个‘人贩子’的!”他安排了果敢和冯璋协助李先,又在昆明各个工厂里挖走了技术工人200余人。后又专程绕道去了曲靖和个旧,陆续招到了一批学生约200人和能工巧匠200多人,带回了吉祥镇。

    “揽才工程”历时1个多月,耗去了冯吉的大部分精力。但是成果也是显著的:主要目的己经初步达到:揽回大中专、中小学教师300余人;中学生、技校、师范生500多人,技工300多人,能工巧匠600多人。总计1623人;其次,打通了思茅、玉溪、昆明、曲靖、个旧等地的主要商路;第三,小寨的特训基地建立以来,已经有近200名学员了,数量已与吉祥镇的涧口基地差不多。速成3个月的第一期基干培训班50人都快要毕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