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礼经书籍-《三国之魏武曹操》


    第(2/3)页

    “......”

    刘晔的一番话,让在做的文武起先哗然之后。就是各有所思了,他们虽然不明白印刷术是什么东西。但是既然刘晔都说了是工部献给君上的,那么不管是给刘晔这个工部尚书面子,还是不让曹操感到难堪,因此震怒,再加上他们自己本身也有些好奇,因此这些文武们也只是安静的看着,而没有多说出什么。

    “呵呵,看来诸位卿家对于此物还有些不解之处啊,工部尚书。就由你来说说,此物的功效吧。”

    看着殿下文武都安安静静的,这可不符合曹操心中的期望,没有办法之下,曹操只能亲自上阵,配合刘晔,将这一出双簧给演下去。

    原本因为没有文武配合而心中有些紧张的刘晔,心中暗松了口气,开口道:“回禀君上。我华夏先祖用来纪事之方法,是把文字刻、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物之上,此法不但耗时甚多,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世间万物的变化,这些记录下来的东西,渐渐的消逝。不知有多少珍贵的典故,就是因此而消失!”

    在场的所有文武特别是文官都diǎn了diǎn头。对于刘晔的这一番话,他们可谓是心有戚戚焉。那些消散的典故、典籍,可是他们这些文官或者说是文人心中的痛苦啊。

    看到在场的文武渐渐的被调动了起来,刘晔心中的压力更轻了,接下来的话音也是逐渐的响亮了起来:“直到夏朝建立过后,竹简记录代替了原本的物体记录,此记录方法一直延续到了至今,然而即使竹简记录相比于最早之时的物体记录来说,要显得更加的方便,但是却同样的耗时费力,同时,一捆竹简所能记录的事情,寥寥无几,要是真的记录太多,那么众多的竹简所带来的麻烦,却是更加的明显。”

    竹简的出现,虽然结束了华夏早期的自然记录的方法,让华夏的文明因此而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同样的,竹简所带来的不方便之处也是很明显的,竹简的体积小,其上所能记录的事情同样不多,后世一本书的内容,放在竹简之上,可能要足足几十捆竹简,可谓是十分的不方便并且难于搬动。

    现在所谓的世家之中藏书万卷的卷,可不是后世那一本本的书本,而是一捆捆的竹简,这些数量上万的竹简,要是真的换成书籍的话,其实也不多是数百本而已。

    “卿所了如此之多,孤猜想来,卿今日所献上的物品,正是能够解决此困境的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