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机遇和危机-《北地为王》


    第(2/3)页

    罗东自然有计划可说,不过他明白,现在不是说这计划的时候,毕竟现在赵瑗只是个皇子,今天前面这些分析,都是对历史的总结,若是提出自己的日后战略,难保不会有人泄露出去,轻则影响自己日后计划,重则说不准给朝中某些人挑了刺对付自己,毕竟当朝皇帝可没打算和金国对着干。

    他想了想,说道,“殿下,此等军国大事,我不便多言,不过我却有计划,假以时日,待我完善之后,再送呈殿下,可否!”

    赵瑗看了看罗东,见他不在继续说这议题,想了想也大概明白他的意思,他看了眼史浩和陈俊卿,两人都朝他点点头,于是话题一转,问道:“罗将军,小王与你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今日找你来,那是另有其事,金使施宜生暗送史学士的藏头诗,你有何看法?”

    罗东站起来,应道:“殿下,此事我以为千真万确,我们在山东之地与金兵交战,得到的消息也多应证此事,我以为,此事我军当早过准备,金国人开战历来不会先知会我朝,应当早做防备。”

    他心中好笑,施宜生的这段历史被后世改编为《北风紧》的名剧,自然是千真万确,当然戏剧中的结局和历史差的蛮大的,那是观众的需要,只要稍有常识,以海陵王完颜亮的性格,谁跑去告诉他,你的老底给咱泄了,岂会给你善终,事实上,施宜生最后是被海陵王烹死的,就是放锅里煮了……

    赵瑗点点头,又赞赏了罗东几句,让他先退下,然后转头问旁边的史浩,“老师,你看这罗东如何?”

    史浩现在也不过五十来岁,不过他在朝日久,又是皇帝赵构的同龄人,和赵构倒是关系密切。他微微一笑,看了看赵瑗,说道:“殿下,你想必早有定论了吧,又何必在问我这老头子呢?”

    “老师,小王也是很惊讶,这罗东实在有些太特立了,我想向父皇推荐此人,就怕他是个赵括之才!”

    旁边韩元吉起身说道:“殿下,这罗东领兵的能力,我私下已经训问过淮南路指挥使李宝之子李公佐,据他说,在淮南军中百人对战演练中,这罗东轻松击败了淮南军名将蒋平!山东所奏战报中,罗东也在与密州骑兵交锋中,以三千步兵力克对方三千铁骑,斩首过千!”

    这下连史浩和陈俊卿也满脸意外的表情,史浩想了想,说道:“殿下,看来我大宋又多一员大将之才了,这举荐之事,就由我来吧,殿下,你还是谨记那几个字,韬光养晦!”

    罗东离开之时,他看到门前大道的前方也是一座占地宽阔的府邸,他自然不知道,此时身后的普安郡王府内在商议给他加官,而面前这座府邸里也聚集好几个人,正在议论的事情却与他有些关系。

    府邸内,坐在上首的是一个圆脸和气的青年男子,他穿着一身做工精良的紫色蟒袍,这位正是当今皇帝赵构的养子赵琢,封号是恩平郡王,他颇得宫中韦太后的喜欢,平日里常进宫陪伴太后。

    在他的下首,坐着两位文官打扮的大臣,都是紫色官袍,显然都是四品以上大员,另有一位是绯色官袍的官员在下首坐着,另外两个幕僚在他右侧坐着。

    恩平郡王赵琢自然是日后皇帝的有力竞争者,他得皇太后喜欢,而且秦桧一系的势力虽然这两年实力大损,不过汤思退还在,他们都是赵琢的暗支持者,众人都知道普安郡王是主战的,与秦桧一系当年可是矛盾不小,自然恩平郡王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

    赵琢双眼有些浮肿,昨日带着王妃和女儿进宫陪了皇太后一天,晚上他可没闲着,自己的幕僚孔达尤帮他物色了几个歌女,结果一晚连御数女,自然是颇为疲劳,若非兵部尚书于安来找他,他可要好好休息一番。

    “于尚书,今天有什么事情嘛?”赵琢打了个哈欠,看了看于安问道。

    于安倒是挺郁闷的,自己今天要说的事情,可是好几天前就跟这位王爷说过了,他倒好直接都忘记到脑后了,不过这话他可不会直说,忙起身说道:“殿下,前几日,朝中因为金国备战之事争论不停,汤相拟定了几项应对之策,我已经做好条陈,请殿下择机面呈皇上,都是沿江各路备战、囤粮之策,必定能得到皇上的赞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