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石库门里的新春-《高贵与尊严》


    第(1/3)页

    大年初二,清清说可以走亲访友了(她奶奶说,初一不能出门的)。

    上午,我们没有训练,我宣布放假一天。日上三竿,才慢悠悠地起来洗漱。

    按照清清被亲戚邀请后的计划:上午我们去位于鹿湾区的爷爷奶奶家拜年,下午到安静区的小舅公家蹭饭。第二天早上是去徐汇区的小爷公家恭贺新春,下午又去她黄淮区的小姨妈家晚餐。

    以此类推,直到初七上班,基本上能把她两家主要长辈轮到。最后两天还得每天跑8家,好在他们离的都不远,不然可真应付不过来。

    不知道读者朋友有没有这个体会?国家规定的节日,我们其实都没办法真正清闲下来。

    从万历新年的元旦开始,经过我们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农历新年——春节(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烟花爆竹神州响,张灯结彩贴春联)。

    稍后是祭奠已逝长辈的清明节(祭祖和踏青),接着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再到国际劳动节(这个节日合理,累点也无所谓。太闲了,反而不对)。

    经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节(吃月饼,放花灯),最后来到我们国家最隆重的节日——国庆节(每5年有强大而震撼的阅兵仪式,震慑宵小:犯我c国者,虽远必诛!)。

    但是,在我们儒家文化的基因里,人情世故被放在了第一位,所以才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的说法。于是,我们走亲访友,或是被别人礼尚往来,乐此不疲,累并感动着。

    就说过节发短信吧,哥们不喜欢群发,每当这个时候,都得绞尽脑汁、精心编辑。

    某一天剑南春喝多了,醉梦中恍然大悟,我的老乡李白同志,他脍炙人口的诗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怎么写出来的?

    写祝福的短信害的呗!

    还自己取个笔名,“太白”。

    “清清,要不然,我和儿子就不去了吧?”主要是担心她的亲戚看到儿子会有想法,或者打电话给她远在纽约的父母,遭到一些经常发生在身边的世俗的反对。小不忍则乱大谋。

    “你要不去,不太合适,亲戚都知道你了。儿子嘛!”她有点为难,也怕节外生枝。

    “老爸,姐姐!”永睿很想去闹热几天,但他却咬咬牙说:“你们去吧,我寒假作业还没写完呢。”

    “哎,儿子真乖!”我很感动,就投桃报李,“想要什么新年礼物?随便提,不过别太贵。”

    “是的呀,要不姐姐给你买台电脑吧?”清清爱怜地说。

    “再说吧。唉,今年没有压岁钱赚喽!”

    儿子眼睛有点红,他快步走到客厅的桌子边,从厚厚的、大大的书包里倒出一串串东西,有书,作业本,几支铅笔,还有橡皮擦。上学路上,他背着书包在前面走,我总感觉是小松鼠拖着一台电脑主机。

    “多希望开学的时候,老师说一句:来就来嘛,还带什么作业啊,真客气!”他自嘲。

    “嘿嘿,交不出作业,你就交(焦)头烂鹅(额)吧。”我开个玩笑。

    “哈哈哈!”清清老婆和儿子都笑了。

    大年三十晚上,我刚给他发了100块钱,清清比我大方,随手递给他一个1000元的红包。

    “小睿,那,我还是给你买点什么吧?”我有点难受。

    毕竟这是儿子来东海的第一个春节。以前在老家,去哪拜年都会带上他。

    “算了,有好吃的带点回来。”声音有点沙哑。

    “没问题!清清,走吧,咱快去快回!”我赶紧拽着清清出门,害怕儿子反悔。

    “小睿,老爸做的菜在冰箱里,你热一下。”清清打开我的手,对着儿子又啰嗦开来:“米饭在电饭煲里,我刚做好的。碗你就不用洗了,姐姐回来洗,听到了吗?”

    “听到了,姐姐。你们快走吧!”儿子拿着笔,低下头看着作业本,大声说。

    这小子和我一样,最喜欢去接亲人,不爱送别的场面。

    “好的呀,那我们走了呀。”

    清清还想说什么,我心一横,一手提着东西,一手搂着她,一步跨出了家门。

    “刚才,你干嘛拽我啊?”清清坐在副驾驶位置时,很不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