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 乱为祸患多-《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第(2/3)页
打猎是古代农牧社会习以为常的事情,猎者除了能获得生活所需的物品之外,还有习武健身的好处。古人认为,国家要强盛,离不开文治武功,男子应该体魄强健,好勇善战,国人应该具有尚武精神。仁爱慈善,足智多谋,同样是国人精神文明的体现。因此,文武并崇,刚柔并济,在古代就形成了一种风尚,一种共识。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人们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以这种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和观察他人,一旦有了这样的人出现,就会倍加赞赏。
这位猎人就符合了这个标准,他带着猎犬出猎,黑犬跑在猎人跟前,显得很是受宠和兴奋,在跑动的过程中套环发出了清脆的响声。这位猎人外在英姿飒爽、勇敢能干,内在同样是善良仁慈、品德高尚,是位内外双修的好男儿。
黑犬颈圈丁当响,猎人英俊又善良。
黑犬脖上套双环,猎人英俊又勇敢。
黑犬脖上环套环,猎人英俊又能干。
《敝笱》:多么美丽的外表,多么丑陋的内心
鲁桓公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因为畏惧齐国实力的强大,前往齐国进行修好。桓公的夫人文姜也要跟着一起去,声称要看望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公。文姜与齐襄公的关系混乱,这是早有传闻的,鲁国的大臣申繻(r)因而向桓公婉言进谏道:女子有了夫家,男子有了妻室,就不能混淆了,不然必会遭致灾祸。桓公没有理会申繻的劝谏,带着文姜,由大批随从车骑簇拥着,沸沸扬扬前往齐国。在齐国的时候,桓公发觉了文姜和齐襄公的荒乱行为,就责备文姜,最终鲁桓公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作为震惊齐国的大事件,齐国百姓对于此事的抨击自然是一唱三叹,明讽和暗讽文姜荒淫无耻的秽行。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捕鱼也需要有严密的渔具,用一个破篓拦在鱼梁上,大鱼小鱼各种鱼都能轻松自如地游过,那形同虚设的鱼篓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这除了是在讽刺鲁桓公的无能无用之外,也揭示了鲁国礼制、法纪的破敝。另外,鱼儿常也有隐射两性关系的作用,破篓对于制止鱼儿自由来往而无能为力,也暗指文姜的不守礼法。
文姜作为鲁国的国母,地位显赫尊贵,她要回娘家探亲,这本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她却在齐国伤风败俗,和自己的兄长乱为丢丑,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憎恶唾弃。但是,大家似乎并没有直接表露那种厌恶之情,而仅仅是说她出行的场面宏大,随从众多。把她说得风光旖旎,万众瞩目,如果她贤惠,这自然是在褒奖。然而,她这么招摇过市,排场这么风光,声势这么浩大,到了齐国却做出了这种丑行,地位之崇高和行为之卑污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讽刺效果反而入木三分。这样的大人物,美丽外表的光环外,却藏着一颗如此丑陋的内心。
当然不仅文姜有过,鲁桓公的命运和他疏于防范、软弱无能也有直接的关系。
破篓拦在鱼梁上,鳊鱼鲲鱼心不惊。齐国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云。
破篓拦在鱼梁上,鳊鱼鲢鱼心不虚。齐国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雨。
破篓拦在鱼梁上,鱼儿来往不惴惴。齐国文姜回娘家,随从人员多如水。
《载驱》:不辞辛苦地奔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