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白条就要白条还-《狗官》
第(2/3)页
“中……中堂……卑职不是自己怕,是……是怕……怕给中堂您带……带来麻烦啊!收税此……事,可万万做……做不得!”
瞧着王有龄哭丧着脸,一副比死了老爹还难看的表情,和珅笑着拍了拍他地肩膀,转身拿了盏茶递了过去。
用颤抖的手捧着。 好不容易才喝了口水,王有龄这才稍微平静了些,但那既惊恐又紧张的样子,依旧挂在脸上。
既然要人办事,就得让人放心。 王有龄选择了自己,和珅怎么也不会叫自己人吃亏,当下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现在制造局资金短缺,朝中又有人卡着钱不放。 和珅本来第一个念头就是立即进京直接找咸丰去要。 但是。 转念一想,就算能要到钱。
这一来一去,时间也等不了人,实在不是上策。
而且,朝中那些人既然这么做,难保不会有着后招,要知道这些家伙向来做大事没本事,但扯皮的功夫可不是一点点,要是拖延时间长了,上海的事就更不可收拾了。
“你要战!我便战!”和珅也不是好欺负的,逼急了兔子还咬人呢,何况还是和珅?既然有人用釜底抽薪来对付自己,和珅索性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这才想出了强行收税的毒招。
况且,和珅这税也不是莽撞而为,收地是有名堂的,并不像王有龄想象的那样,是师出有名。
首先,和珅是制造局大臣与督办团练大臣,本就有着一定的筹集银两权利,可以向所在地方官府要求协助,征要部分财物来弥补所缺。
另外,制造局和乡勇的银子户部早已经批了下来,只不过因为有人暗中作梗,刻意拖延而已。
有此两点,和珅只要以长毛逼近,漕运阻塞。
税金无法北运地名义,打着为朝中解忧的旗帜,用印代户部征收税款,随后再把户部所批的银两以税收的名义让户部自己拿回去,就可以轻易解决眼前地难题。
说简单点,就是朝中给他打了白条,他拿着地方税落自己口袋,再拿这白条替地方交纳而已。 这么一来,既能解决自己银两问题,又能让对手吃点苦头。
还能借此把上海周围的征税权转移到自己手中,实在是一举三得的好办法。
不过这办法虽好,但也要地方配合,所以王有龄在其中就显得举足轻重。 只要王有龄同意,肯跟着和珅干,并联名上折,朝中的那些家伙就只能是哑巴吃黄莲。
也正因为如此,和珅这才会把王有龄招来。 与他挑明一切。
听和珅这么一解释,王有龄才松了一口大气。 既然上面有大个子顶着,又有着说得过去地理由,王有龄也别无选择,只能按着和珅的意思去做。
当下商量了一下细节后,王有龄就急忙忙地跑去办此事了。
上海可不比前些年,自从成了通商口岸后,上海的各处厘金、税项等是一年高过一年。 而且。
如今太平天国在南边叛乱,正搅得半个江南天翻地覆,上海作为商业大城,又是南北交汇之地,更显得异常重要。
和珅来这么一手。 是朝中那些人怎么都想不到的。 当他地奏折送到京城的时候,顿时引起了震动。
要知道经由上海的税银每月就有上百万两,一旦被掐断,中央的财政立即就陷入了困境。 不仅如此。
咸丰看过和珅洋洋千字地奏折后,更是勃然大怒,把肃顺等人找来臭骂一顿不算,还让户部尽快支付银两,以换取和珅在上海强夺的税收大权,避免内部矛盾激化。
短短的二个月里,和珅靠着上海捞了一大笔银子,不仅解决了资金危机。 还多出来不少。 当咸丰的圣旨和户部地银两同时到达上海后,和珅也爽快地交出了税收权。
不过经这一次,和珅也留了个心,税权是交出去了,可他并没有放弃这块肥肉,同时也没有撤消一切关卡。
他要借用严防长毛地名义,继续对来往客商、行人等一律征收厘金,免得到时候再出诸如此类之事。
经此一事。 和珅隐然间成了上海的土皇帝。 把一切大权全牢牢捏在了手里。 这个结果是他一开始都没想到地,换句话说。
肃顺等人这次是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地脚,反而成就了和珅如今在上海说一不二的地位。
资金问题刚解决完,辜鸿铭的那位同学威廉就到了上海。 这个消息让和珅大为高兴,船到当天,和珅亲自去码头迎接,并热情洋溢地把威廉接到了自己府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