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三 刺 客】-《猎击三国》


    第(2/3)页

    凌统其实早到了,但并不在人群里,而在八公山上。

    密林之中,高枝之上,凌统背负双剑,隐于树后,双目灼灼,死死盯住林外的山道。这条山道,是上八公山顶的大道,如果围猎者要上山,九成需经过这里,是守株待兔的最佳场地。

    自从宴会上被主公明确否决挑战甘宁之后,凌统并不气馁,一直盯住甘宁,想方设法与之一战。他不是没想过自己未必是甘宁对手,但眼见仇人在前,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又岂会权衡得失,计较生死?

    在得知围猎的消息后,凌统敏锐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抢在士兵之前,先跑到围猎既定地点八公山,勘探地形,寻好藏身之处。之后,他带足饮水食物,潜入山间,就此潜伏下来,整整三天三夜。白昼闷热难熬,夜晚虫蚁叮爬,尤其漫长时间难以打发,既便是意志坚定的成年人都为之崩溃。而凌统却生生杠了下来,其心志之坚忍,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不满十三岁的少年。

    凌统当然不是自虐狂,自找罪受,而是当马悍将八公山圈定为围猎地后,即日搜山,清理无关人等,次日封山。随后派出上千士卒分布于山顶山腰及山脚各处,布置警戒线。当然,为了让所有人安心,马悍并未大包大揽全部安保警戒,而是让曹操、孙策也各出三百士卒,各自分片划定警戒区,交叉控制沿途各区域。如果凌统不是早早提前进山埋伏,等警戒线布置好了,除非他化身飞鸟,否则绝难潜伏进山。

    掐算日子,今日就是围猎期,凌统早早将最后一块变馊了的肉脯吞下,最后一口水饮尽,然后,上树,将自己变成树的一部分。

    整整半个时辰,凌统全身唯一在动的,就是他的一双眼睛。他注意到,在不远处一棵大树底下,有三个吴军士卒,两个持长短兵,一个持弩,似是巡卒。

    左右闲着也是闲着,凌统便盯着这几个吴卒看了半天,颇觉奇怪。一是三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竟无半句交谈。而是很安静地坐着,与印象里的嘴碎巡兵有点不一样;二是那持弩的巡卒所用之弩十分精巧,吴军中能使用这种弩的,只有校尉以上的扈从,而且量也不多,怎么着也轮不到一个小小巡卒持有……难道这巡卒曾参与寿春突袭,从寿春宫里顺出来的,并未上交?

    思来想去,也只有这样的解释能说得通。而且,以凌统的专业眼光。仔细观察之下,不难看出这三个巡卒都有不俗的身手,估计入伍前都是游侠出身。有这样的好身手,选入突袭寿春的选锋队的可能性极大。

    想到那场突袭寿春之战,便联想到父亲之死,凌统终于动了一下——伸手轻抚左肩长剑的剑柄,这是父亲所遗之剑,他要用这把剑,用父亲所授剑技。斩杀仇人!

    得得得,得得得,急遽的马蹄声传来,令凌统为之一振。有马飞驰。说明大部队已经进山,围猎如期开始。

    凌统站在树梢上,居高临下,最先看到那束顶三梁冠急剧颤动的赤红缨络。这梁冠、这缨络。他太熟悉了——是主公孙策。

    果然,很快骑士全身俱现,银甲白马。英气勃勃,单人独骑,疾驰如风,正是孙策。

    当孙策驰近树下时,突然勒马,在白马希聿聿长嘶中,孙策剑眉拧起,瞪着树上:“谁?出来!”

    凌统浑身一凉,惨了,被主公发现,前功尽弃,这下报仇没指望了。

    凌统悲催地深吸一口气,认命地拨开枝叶,正要跃下大树,向主公领罪。就在这时,不远处树后突然转出两个吴军士卒,一人持戟,一人持环首刀,向孙策施礼。

    孙策扫了两个士卒一眼:“你们是谁的部下?”

    二卒恭声道:“我等俱是韩先登麾下,奉令巡山,冲撞将军,望恕罪。”

    韩先登就是吴军元老之一的韩当,他此时的官职是先登校尉。偏偏他们不说韩当还好,一说就露了馅。

    孙策警惕性之心大起:“韩义公的士卒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说话间已抽出弓矢。

    二卒猝惊,一卒突然舞刀扑来。刚冲到半途,就被孙策一箭射倒。

    那持戟士卒,哦,应当说是刺客,身形如风迫近,大喝一声,挥戟刺向孙策马首。孙策护马心切,未及引弓,急勒缰而避。他并未发现,草丛里一支闪动着乌光的毒矢正对准他。

    孙策没发现,但马悍发现了。

    马悍只比孙策慢了一步赶到,眼前的情形,令马悍也为之一呆——这样的场面对经历无数生死的马悍而言,实在小儿科,他之所以发呆,是因为这是历史性的一幕。

    小霸王遇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