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按 剑】-《猎击三国》


    第(2/3)页

    得道多助的孙策,气势如虹,率部渡江,进击横江、当利,相继攻克之。刘繇的部将樊能、张英接连战败。

    次年,孙策从历阳渡江,击败牛渚营的刘繇,尽得其辎重粮秣,势力大振。

    其后孙策攻秣陵,斩薛礼,击樊能,擒于麋,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

    最后,孙策于曲阿与刘繇决战,再次将其击败,由是夺取孙氏宗族之地吴郡。自此,孙策之名威震江东。

    一连串辉煌的胜利,以至袁术也不得不叹息:“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建安元年,孙策继续攻略江东各地,先破会稽太守王朗,再败严白虎,其势更炽,时人目之“小霸王”。

    建安二年,袁术称帝,孙策初时不置可否,后见天下俱反对,于是立马与之划清界限。其后再无制约的孙策再接再厉,先后击败祖郎、熬死刘繇,尽收其部众。

    至建安四年,孙策已拥有丹阳、吴郡、会稽三郡,据扬州之半。但由于此时空袁术迟迟未死,孙策无法击刘勋、破黄祖、降华歆,所以庐江、江夏、豫章三郡未能入手。比起另一个时空的小霸王,声势弱了不少。

    “好一个小霸王啊!”马悍拍着案上的资料,颇为感慨。

    负责司隶、三辅地区鹰眼的贾诩亦不由赞道:“此子年岁、经历、武勇、善战,俱与主公颇为肖似,假以时日,必成江东之霸。”

    马悍想想,还真是这样。其实贾诩还说漏了一个相似点,别看孙策所占地盘不过三郡,但其麾下人才济济,比起当初的辽东霸主马悍,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策此时麾下有多少名臣猛将呢?马悍手里有一份详细名单:周瑜、孙权、程普、韩当、黄盖、祖茂、凌操、周泰、蒋钦、宋谦、董袭、陈武、吕蒙、潘璋、吕范、孙河、孙贲、张纮、张昭、吴景、朱治、孙静、贺齐、虞翻……全是响当当的人物啊!

    马悍看得连连摇头,感叹不已,这阵容,足以赶上已占领大汉江山三分之一有余的自己了,当真是唯楚有才,于斯为盛。就冲着这些人才,淮南、江东,都必须拿下。

    这份名单是贾诩通过鹰眼收集而来,提交给马悍的,而他之所以忽视这个相似点,原因很简单,这份名单上的许多人,在建安四年,其能力尚未体现出来,多为无名之辈。除了马悍这位后来者,即便以贾诩这样的识人大能,也无法预知他们未来的成就。

    马悍合上名单,目注贾诩:“文和以为孙伯符是否如张子纲所言,对大汉一片忠心。”

    张子纲就是张纮,最早加入东吴集团的元老。他被孙策派到雒阳,任职侍御史,发挥他的影响力,结交朝中大臣,宣扬孙策在江东的功绩,并表达对汉室的忠心。

    贾诩神色淡淡,却一针见血:“这天下诸侯,人人俱说自己忠于汉室,但天子若当真发一道指令,令其入朝,其军队领地由朝廷派人接手,且看有谁会甘心俯首。”

    马悍哈哈大笑,指着贾诩连连摇头,感慨道:“人心私欲,谁甘舍弃?权力这个东西,一旦拿起,哪怕累死也不会放下……”

    马悍最后伸了个懒腰:“也罢,孙郎、周郎,且看谁是寇,谁是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