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上 雒】-《猎击三国》


    第(2/3)页

    离姬是公主,而且是长公主,她不是皇帝的女儿,而且皇帝的姐姐,这辈份与权威,一下就提了上去。可惜马悍是孤家寡人,若他有个妹妹,塞给献帝的话,那他就是第二个卫青了。

    赵云、田豫、太史慈,都是知史之人,心下都大叹可惜。

    马悍这会却没想这个,他的思绪飘到数千里之遥的长安,那个代表前三国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汉献帝身上。在此之前,马悍从未想过,自己会与这个东汉末帝产生关联。而离姬的华丽变身,却将相隔千里的两个看似无关的人串连起来,使他无可避免地与这位少年皇帝紧密相连,共依共存。

    从太史慈带回的有关中原方面的消息,再对映印象里的三国历史,马悍已经确定,眼下这位便宜小舅子的日子很不好过。他先是被董卓挟持到长安,在董卓被杀之后,又落入李傕、郭汜、樊稠等西凉军阀掌握中,如同木偶般摆弄。两个月前,长安内乱频仍,先是李傕杀樊稠,再与郭汜相攻,然后李傕部将杨奉、宋果又叛乱,两军互相攻杀。整个长安城中盗贼横行,白日虏掠,傕等分城而守,仍不能禁。已闹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中央已停止运转,整个朝廷已陷入瘫痪。

    以上都是北海相孔融在长安的旧友故交送来的消息,孔融又把这些消息传告太史慈,以表示他已尽力为马悍表奏辽东太守一事,只是朝局纷乱若此,此事怕是要搁浅。

    “搁浅么……”马悍微微一笑,眼下他根本不担心这个。正如离姬所说,只要他们出现在皇帝面前,别说一个实事上的太守,就算是将军、封侯都不在话下。

    赵云等三人力主上雒的目的,只是想让主公名正言顺统领辽东,并打破出身禁锢,收揽人才,而马悍想得更远——眼下天下诸侯没几个能看到献帝的价值,都把他当成烫手山芋。历史上那个把这支潜力股变成绩优股的曹孟德,眼下正在兖州与吕布厮杀得不可开交,压根没顾得上往西面瞅一眼。那么,自己能不能赶在曹操之前,将献帝控制在手呢?

    一想到这个,以马悍这几年磨练出来的镇定工夫,也不禁心潮汹涌,热血激荡。

    与曹操相比,他有着诸多的优势:在身份上,献帝天然亲近于他,他这个外戚与曹操那种为了控制皇帝,硬把女儿塞进宫里,强行挤入外戚行列完全不同。在实力上,他自问不在曹操之下,甚至犹有过之,他有信心保障自己与献帝的安全。而他最大的优势,不仅仅是身份或实力,而是粮食!

    没错,就是粮食!

    孔融信上提到,长安百官已多日未发禄米。许多千石以下的官员,因无力供养仆役,只得尽数解散,以至于要自己上山伐薪……长安每日都有官员饿死的传闻。“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这是孔融原文的内容,令人触目惊心。

    孔融信上提到的两件事,令马悍无语之余。更意识到自己手里握着的大量粮食的意义。

    第一件事是因长安粮荒,百官未得禄米,天子想安抚大家的情绪,向李榷要米五斛、牛骨五具以便打赏给大臣——一般天子打赏大臣都是钱和丝绸什么的,现在只能打赏米和牛骨,这些官以前都是年薪六百石和两千石粮食的,现在能得到一担米都是天大的赏赐,这都穷到啥地步了?但令人震惊的是,李榷却把五具已经变质的牛骨送过来……孔融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愤慨激怒。

    第二件事是七月初,张济、郭汜、杨定、杨奉、董承皆随天子车驾东归雒阳。夜幸于霸陵,百官与卫士皆饥馑不堪。骠骑将军张济依据百官官职大小,分发粮食——听上去是不是特象难民?不。就是难民!

    此外马悍还得到鹰眼传来的一个情报,献帝曾欲召吕布前来迎驾,但吕布以军无积粮,难以供奉为由。遣使谢罪。献帝也是吃够了没粮的苦头,深刻理解这其中滋味,倒没责怪他。反倒封其为平东将军。

    马悍看到这里,只有叹息:多好的机会啊!吕布的军队绝对是三国第一流强兵,如果他迎驾并将献帝掌握在手里,西凉军绝对奈何不了他,连曹操也未必敢再动他……结果居然生生被粮食难住!

    兴平元年那场席卷千里,波及中原、关中、两淮的大旱,其恶果已显露无余。一个“粮”字,改变了多少历史的可能性。粮食,已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战略性武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