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章 华山之旅-《傻小子成帝记》


    第(2/3)页

    “哦!”小石头恍然。

    元虚又道:“徒儿,此次华山一行,你我即要别离。待你五年军役之后,方能再次聚首。为师一路传你的歧黄术,可要好生记住。到了战场,刀光剑影,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免得灾祸。是以,这些虽为小术,然也是救命之根。即便,自己未遭损伤,但能用金石药草医了旁人的苦楚,却是你一大功德!”

    这次,小石头重重颔首,更是重重“嗯”了一声。

    元虚知他仁厚,若说可以救治旁人,势必会全力钻研,苦心摸索。是而,只须把自己所知学识传授予他,至于未来成就,倒不用太过担忧!

    石径两旁,轩竹迎风,翛翛喧响,旭暖阳光居然照不进半点。

    一路无语,不多时,二人绕过玉泉院,直穿通天门,往华山峰巅攀登。他们均为当世高人,一个是昆仑仙真,道行高深;一个内蕴百年修为,已臻武道绝顶,只是本人不知罢了。

    即便山道陡峭,怵目惊心,可在他们足下,片刻间,已是奔了泰半山程。起先,元虚本想用遁术行进,但考虑到与小石头盘恒时日较少,至多七日光景,便要分离。于是,就想着趁此良机,传授些知识,也好让他在五年的军役生涯里,保护得了自己。

    履险如夷地过了千尺幢、百尺峡,一条临崖深沟,豁现眼前。望来,整条沟渠宛如耕地后留下的犁沟。

    小石头讶然问道:“师傅,这、这……这真是有人梨开得么?”

    元虚和颜笑道:“不错,这沟名唤‘老君犁沟’,相传这里原是没路的,乃我道宗祖师,老子驾着青牛用铁犁梨开!”

    小石头愕然,“真有那么厉害的本事?”自恢复前世记忆,他所学的科学知识便重回脑海。像元虚眼下所说的故事,若在前世,必有个大大的罪名,那就是散播迷信罪。不定被打进牛鬼蛇神一类,遭人唾骂,说他妄图骗财,骗利。

    元虚不知他转得念头,否则,包准给气死。笑道:“其实,此沟原唤‘老君离垢’,乃祖师东出涵关,西至仙境,忘垢离尘的必经之道。然时日一久,众生无知,以讹传讹地便误称为‘老君梨沟’了!”

    “哦……!原是这样!”小石头摇头晃脑,颇有学究风范地说。不过,他虽去一疑念,但又添一疑窦,便是号为老君的老子真是奔赴仙界了?方想再问,却见元虚忽而神色大喜,正不知他为何而喜,又看他身形一闪便失了踪影。

    小石头诧异,暗道:莫非师傅见了老情人了?按他原本木衲性子,决不会转此念头。顶多当元虚见到甚好吃美味,或是看到甚么珍奇罕物。但他记忆回复,前后两世性子尽管相近,可终有不合之处。而且,前世又是亏在美人手上,可说是一场情孽。这么一来,朗湛心台无形里惹了一丝尘埃。

    是以,现下的他,当真是诚恳朴实,又含天真幼稚;木衲迟钝而不失睿智聪慧。

    便在他四下张望,寻找恩师时。

    元虚倏忽再现,仿若从空气里缓缓分裂出来,然后重新组合成肉体。

    这般异景,教他瞠目咂舌,衲衲问道:“师傅,你这算是轻功么?”那日二皇子府,虽见老道形如鬼魅,蓦闪蓦逝,无非以为是个快字。但如今大不相同,绝对是违反了人体常识。对于已然恢复现代记忆的小石头无疑更为惊讶。

    元虚没搭理,直是望着手中一株状如乌韭,色似丹朱的异草,细细审详。过良久,呵呵笑道:“徒儿,万没想这株仙草,居然让为师寻到。呵呵……”开心地笑了余裕,忽觉自己太过形放骸浪,似是大丢师傅的尊范。迅即整容肃颜,回头睨向小石头,却见他满面讶疑。

    元虚不知是自己的遁术唬着他,在他看来,适才的遁术仅为小道,算不得大神通,与小石头的大道将悟,实在没的比。还道真是被自己的喜态给吓着了。便道:“徒儿,为师前日让你背的《山海经》,可还记得?”这是运用声东击西,岔开得意弟子的心神。

    《山海经》一书,当日在摩天峰,冰清便曾为他仔细详述。照他惊人记忆,决不虞会漏一字。前日元虚又为他讲解,小石头敦厚,难以脱口说自己已然学会,便听之任之。就当再听一遍神话轶事。时下闻他问起,回道:“徒儿记得!”

    元虚道:“那为师问你,西山之经上所说的小华之山,可有甚特色?”

    小石头侧首余裕,诵道:“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牜乍牛,其阴多磬石,其阳多雩琈之玉。鸟多赤鷩,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说到这里,猛然省悟,指着元虚手上的异草,道:“师傅,难道这草便是……?”

    元虚颔首微笑,“不错,正是生于石上,赤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的萆荔草!”

    小石头木然,又问:“师傅,既是己心痛,那采来何用?倘然服食,岂不受罪?”

    元虚细眼一翻,没好气地道:“笨蛋,明知己心痛,为师焉会服用?”

    小石头搔首憨笑。这可是他惯用的举动,前世虽没,今生却是习以为常,即便恢复记忆,可也改不掉了。挠头后,即道:“嘻嘻……弟子不明,还望师傅见教!”这么嬉皮笑脸地说话,实地里便是前世举止。这会,他当真是集前后两世的习惯于一身。

    元虚与他交往不深,并不知情。当下说道:“百草乃日精月华之物,天地之间,五行相生,阴阳运用,凡一种病症,必有一味药物克之;反之,一味药物终有它的大用。毒物重了可以致人死地,而微量使用,对症施药,却能缓解病人之疾苦。是以,用药之道既不能随意,也不能偏执,当求五味调和,水火烹调。便像天道自然,无常顺,无常逆,惟有顺其意,方能行险而顺,欣欣向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