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通航税的政策-《海外大明》


    第(2/3)页

    其他还有无数的小学堂,教书先生享受官府优厚的薪俸,这也是自由学堂中学生的一条出路。

    在重工商的政策下,农业人口锐减,大部分的人在鼓励性的政策下都转到工业制造,矿产开采和商业上去了。

    所以现在官府运行的费用、学堂运行的巨额费用、以及还需要从外面购买不能自给的粮食的钱,都需要从工商税收中出,可恶的天方人又挖空心思要断自己的财路,硬通货丝绸和瓷器自己做的也不够好,怎么扩大经济来源?

    有钱才有一切,朱明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方方面面的开支都不小,金钱支撑着黑水明国的高速发展。

    原本自己是不想做阻碍东西方交流的桎梏的,现在为了捞钱,也怨不得自己了。因为朱明占据了一个无比重要的位置,马六甲海峡的两侧基本都在朱明的掌控之下。

    马六甲海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早在公元4世纪就开始了它通航的历史。海峡中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底质平坦,水流平缓,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前,东西方交流最重要的一个关口就在这儿。

    现在为了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黑水明国继续强劲的发展势头,避免为了金钱而放弃一些发展的机会,朱明要开征马六甲海峡通航税了。

    谁都知道征收过多的税收无疑是杀鸡取卵的做法,所以怎么征税还是有讲究的,朱明也并不想雁过拔毛,那样的话估计很快就没有大雁飞过了,陆上虽然艰难,只要能赚到钱,总有源源不断的商人出发的。

    所以朱明想的征税法子是,所有在黑水明国任何港易额达到一定额度的,官府开具证明,过往马六甲海峡免税,即使低于这个额度的也有优惠,但如果你一分钱生意也不想在黑水明国国内做,光想过个路,对不起,十抽一,这是最低的税额,如果你是些不受欢迎的国家,比如吕宋这些地方来的商人,十抽二三都是轻的。

    这样虽然会得罪很多人,但朱明有信心黑水明国的商业市场还是十分公平的,在这里做生意,从中原来的商人虽然可能获得的利润不及直接去天竺或天方,但路途也省去了一半,采购到西域的香料象牙等物品,返回中原又是一笔收入。

    而从天竺天方过来的商人在此地也能采购到中原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等商品,虽然更贵,但也节省的路途的时间,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也繁荣了黑水明国的市场。

    在与商部统辅朱大成商议过后,两人一拍即合,朱大成正在头痛从船村港口得到的数字,去年的泊船数每个月都是翻着跟头的向上涨,涨势到今年下半年后就基本陷于停滞了,正在害怕泊船数会出现不增反减的情况,朱明此时的这个政策,无疑是给朱大成久旱的一场甘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