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四十章 (3)-《特工之回到清朝》


    第(2/3)页

    奕忻听的眉头皱了皱,继续问道:“这北京城能守到那时候吗?依着你看,能有几分把握?”

    到底能守多久,其实周师爷心里也没底,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周师爷也只好硬着头皮回答道:“这守有几个好处,一是北京城城墙坚固,易受难攻。二是如今麦秋刚过,北京城内的粮店里粮食充裕,民间也多有存粮,可趁新军未能合围之前,派热出城,尽量多弄些粮食,只要粮食问题解决了,城里有十万大军,杨一的人马也不过十万,守起来应该没多大问题。”

    奕忻还是不放心,又问周师爷:“你不是说杨一  的人马杀到通州了吗?这派人出去弄粮食,还来得及吗?”

    周师爷想了一想道:“应该还来得及,根据探子回报,通州的新军不多,也就几千人,杨一还远在承德,我们连夜派人出城,应该能来得及。”奕忻听周师爷怎么一说,心里虽然也犯嘀咕,但多少看到了点希望,立刻说道:“事不宜迟,你这就让谭青出城,粮食能弄多少算多少,朕就在这北京城里和杨一拼了。”

    周师爷的情报并不准确,通州城里的新军不是几千,而是三万,就连李秀成也在通州。谭青带人出城抢粮食,李秀成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通州城里的军营还在,依旧是老样子,只是换了主人。李秀成怕误事,带这三万人马,星夜兼程,轻装奔袭,提前来到了通州。

    李秀成也没想到,自己的屁股还没坐热,奕忻就派人出城抢粮食,接到情报后,李秀成半天没说话,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看李秀成半天没反应,一边的李时贤先着急了,对着李秀成  喊道:“大、大、大人,你还犹豫什么,再犹豫,粮食都叫他们抢去了,我们吃什么?”李时贤本想叫大哥的,突然想起李秀成在黄河边上说的话,硬把说到嘴边的“哥”字换成了“人”字。

    李秀成没有回答李时贤,反而瞪了他一眼,继续思考自己的问题。其实李秀成也很矛盾,派兵出击,应该能破坏奕忻抢粮食的计划,可是这样一来,粮食不足的奕忻可能回选择逃跑,自己的主力还在天津,单靠这三万部队,而且是疲惫之师,根本不可能阻止奕忻逃跑,奕忻这要是一跑,今后再想拿住他,可就要多费不知道多少时间了。可不打吧,这粮食被抢,对今后的作战比利。新军远道而来,由于赶路,粮食补给带的不多,本打算到了北京就地筹措粮食,现在不动手组织,看来这计划要泡汤。目前还没有和杨一联系上,也不知道杨一打的什么算盘,不阻止奕忻抢粮食,杨一知道后会不会怪自己。种种念头如走马灯般在李秀成的脑海里转悠。权衡再三,李秀成终于下定决心。既然奕忻出城抢粮食,那就是要守,只要奕忻跑不掉,就算拼着被杨一责骂,自己也认了。

    李秀成这边在思考。李时贤已经等不及了,对李秀成说了有句:“大人,您先想着,我先把弟兄们召集起来,等您想好了,也好马上出击。”李时贤说这话的时候,李秀成已经拿顶主意。刚想说些什么,就被李时贤的话连珠炮炮似的堵着,李秀成听的又气又好笑。自己这个亲弟弟就是不成熟,可自己还最偏爱他,这才造成他有时候不识大体,不过李时贤勇于求战的精神还是可嘉的。

    李秀成把要出门的李时贤叫住,虎着脸道:“你瞎胡闹什么?命令兄弟们,加强警戒,城里的清军不跑,就由他们去。让兄弟抓紧休息,仗可有的打。“李时贤被李秀成说的没脾气,虽然不太服气,但还是老实的准备出去布置。刚走到门口,又被李秀成叫住,原来李秀成还是有点不放心,心里又有了打算。

    “时贤,你立刻召集一万人马。”李秀成这话还没说完,李时贤就以为他改主意了,立刻回答道:“大哥,就让我带着兄弟们上去吧,保证不让一颗粮食落到鬼子六手里。”李时贤着急的忘了李秀成不让在部队里喊大哥了,生怕李秀成派别人去。

    李秀成气的笑了起来,骂道:“你这愣头青,谁让你去打了,我是让你带上一万人马,连夜奔张家口去,堵住奕忻北逃的去路。”李时贤听的整个人向泄气的皮球,不满的说道:“怎么让我去?我还想打北京城呢?”

    李秀成突然严肃的对李时贤道:“别说我没提醒你,到了张家口,你给我精神点。别到时候跑了奕忻,督帅怪罪下来,我也保不了你。”说完李秀成替李时贤整了整衣服,笑着说道:“这仗打完,我这做大哥的也该帮你找一房媳妇了。”

    送走李时贤,李秀成这才提笔,给远在承德的杨一写信,信中李秀成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还谦虚的说,由于不知道督帅的具体想法,事情来的也突然,只好自作主张,杨一要是有什么责怪,他自己一个人承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