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没有人,比陆时,更懂,法国-《英伦文豪》


    第(2/3)页

    屋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学生们或坐或站,有的聚在一起热烈讨论,有的独自坐在角落专注地整理笔记。

    出乎意料地,克里孟梭竟然不在,

    以往,他和几个法律圈的同伴都会坐在最后一排。

    杜马斯迎上来,

    “陆教授,你的演讲很受文学院的欢迎,来的学生是一天比一天多啦。”

    陆时打趣道:“主要功劳还是翻新校舍和宿舍,没有这事,同学们也不会这么给面子。”

    随后,他询问道:“克里孟梭先生呢?”

    杜马斯压低了声音,

    “你知道的,乔治是《震旦报》的当家人,所以有些时候不得不到新闻现场。今早,在丽兹酒店爆出了一桩大丑闻,说是跟德拉库尔女公爵的丈夫有关。”

    陆时:“……”

    不知道该如何搭腔,干脆保持沉默。

    杜马斯却是会错了意,

    “要不,我们等一等他?那边处理完应该不会很久。”

    陆时连连摆手,

    “那倒不用。演讲按原计划进行就可以。”

    说完,他走上讲台。

    教室内瞬间便安静了下来,学生们的目光齐刷刷汇聚于陆时身上。

    陆时吸了口气,

    “今天,我们不讲文学、不讲翻译,而讲历史。”

    此言一出,下面传来微微的骚动,

    甚至有人遗憾地叹气。

    没办法,到场的人大部分不是研究历史的,不知道陆时这个“现代史学奠基人”的含金量,

    至于那些研究历史的法国人……

    “呵呵。”

    不知是谁一声轻笑,

    “陆教授的历史观点非常有趣,竟然觉得法兰西的崛起跟卡佩和波旁家族的生育能力有关。”

    陆时愣了半晌,

    随即想起,自己第一次到访法国时,曾被吕西安·费弗尔在车站外拦下,

    当时,两人有过交流。

    陆时给出过一个另辟蹊径的观点:

    卡佩和波旁家族比较能生,而且很容易生男丁,

    这让法兰西成为欧洲主要王国中唯一一个长期有正统继承人、几乎没有出现绝嗣的国家。

    这一点,对欧洲的贵族参议制度很重要。

    当然,该观点对一般人来说,接受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能生孩子,这也算优点的吗?

    不满的气氛在周遭蔓延。

    下面有人说道:“陆教授,还是聊文学吧。你说历史,我们也听不懂啊!”

    陆时轻笑,

    “既然如此……”

    他回身,在黑板上写下一串法语:

    la    revolution    franaise,

    法国大革命。

    陆时丢下粉笔,随后道:“关于这个历史事件,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不至于没有任何感触吧?”

    一时间,学生们议论纷纷。

    终于有人忍不住,

    “陆教授,你不会想说‘没有人,比你,更懂,法国’吧?”

    陆时摆摆手,

    “我还不至于这么狂妄。但我认为,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方式是多样的,不能只从史料入手。据事直书,不见得百分之百正确。”

    法国人听中国人讲解法国大革命,

    这事儿怎么想怎么离谱。

    有人开始离席。

    巴黎大学就是这样,学生们是自由的。

    但更多的人选择留了下来,

    他们不全是想听演讲,也有很多是准备反驳陆时的。

    陆时在伦敦政经也没少讲课,面对这种情况,自有一套应对的办法,

    他说:

    “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西方的风俗和道德,可能把整个欧洲引向暴政。因此,英国宁可不改革也不要法国大革命。’

    ”

    一听这话,学生们哪能坐得住。

    骂骂咧咧声四起。

    陆时嘴角勾起,

    年轻人就是这点好,满腔的热血,最是容易被利用……咳咳……激将。

    他双手下压,

    “诸位!刚才那话不是我说的,而是英国的史学家伯克先生在《法国大革命》一书中写的。当然,我并不赞同他的观……额……”

    说着,忽然微微停顿。

    他想到早上的“州”字事件,

    “我也不是完全不赞同吧。关于‘摧毁了西方的风俗和道德’这一点,还是部分正确的。”

    下面的学生又开始骂骂咧咧起来了。

    陆时赶紧绕回正题,

    “今天要说的,是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综合分析。”

    说完回头继续爬黑板,写下两个大字:

    起因。

    他问道:“有谁能聊聊吗?”

    在场的都是法国人,还是大学生,自然能讲个一二三四五。

    立即有人起身,

    “因为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

    结果,他刚说完,都不用陆时反驳,旁边便有人吐槽:“你说得也太笼统了!路易十六为什么要解散议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人立即说:“还不是因为……额……”

    陆时轻咳一声,

    “好了,还是听我来说吧。关于这一点,首先要说的是三级会议,以及三级会议这个制度是怎么运行不下去的。”

    所谓“三级”,

    天主教教士组成第一等级;

    贵族组成第二等级;

    其他公民,如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

    无疑,前两者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而后者处于被统治地位。

    但随着经济发展,第三等级愈加壮大,

    而法国的贵族头衔是开放的,让一些有能力及有钱的第三等级向上一步,再加上贵族本身也可以投资商业、矿业、地产,导致第二、第三等级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陆时介绍完,把手一摊,

    “所以,路易十六发现,他周围全是叛徒。”

    这话说得有趣,

    学生们不由得哈哈大笑。

    下面,辜鸿铭正给两个年轻人吃力地翻译,

    蒋国亮忽然说道:“说起来,前朝的时候是不是也出现了第三等级壮大的情况?”

    辜鸿铭和蔡元培俱是一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