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那就谢谢我好了-《英伦文豪》
第(2/3)页
他看向陆时,
“陆教授,你觉得广告的黄金法则是什么?”
陆时“额……”了一声,
“那个……盖尔教授,我没看过你的书。如果我的回答和你书中的理论相悖……”
两人面面相觑,
“……”
“……”
气氛诡异。
盖尔有点儿心虚地摸摸前额,说:“没关系,陆教授,你就畅所欲言吧。”
这老哥倒也实诚。
陆时配合着说出一个英文单词:“drink!”
学生们全都陷入懵逼。
反倒是盖尔,最先反应过来,接话道:“drinkcoca-cola!”
所有人恍然大悟。
因为可口可乐是美国产品,难怪盖尔能想到。
陆时笑道:“我认为,广告的黄金法则是重复。就比如这句‘drinkcoca-cola!’,在《纽约时报》上连续买下了十四天通版,想不火爆美国都难。禁酒令时期,有哪个美国人没喝过可口可乐呢?”
这当然是夸大其词,
但这也确实是陆时的观点,重复是广告的黄金法则。
比如,
找工作,__________;
买二手车,__________;
今年过节不收礼呀,__________;
……
喜欢刷视频的,大部分人应该能对这些广告词完形填空。
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或者说,洗脑的力量。
陆时解释道:“《镜报》的广告向来是将重复奉为圭臬的,无论软广、硬广,都是如此。盖尔教授,你是怎么想的?”
说着,看向讲台,
谁曾想,盖尔正埋着头,拿着纸笔奋笔疾书,就像一个听课的小学生在记笔记。
陆时无语,
“咳咳……”
他咳嗽几声,重复道:“盖尔教授?”
盖尔这才抬头,
“啊?啊……对对对对!陆教授说的都对!太对了!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继续,我在听着呢~”
陆时:“……”
第一排的卡文迪许忍不住笑出声,
由他带头,学生们也跟着笑。
陆时摆了摆手,
“盖尔教授,还是由你来讲吧。”
盖尔“啊?”了一声,看那遗憾的模样,明显是听课还没听过瘾。
他将纸笔收了起来,
“同学们,我认为广告学是统计的,那么就必须拿出实例。既然如此,我干脆在现场做一个调查,就比如……以肥皂举例,你们能想到一共多少个品牌?能想到且只能想到三个的,举手。”
学生们稀稀拉拉地举手。
接下来,盖尔依次进行统计,到数字七的时候,举手者只有一人。
盖尔点头,
“看来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大脑构造差不多。”
学生们笑了起来。
比起弗洛伊德,盖尔明显是更好的讲师,更长于调动学生们的情绪。
盖尔说:“一般来说,关于某件产品,人能记忆的品牌有限,到了三个之后就要搜肠刮肚。这可能与人脑的构造有关,当然,我不学医、不学生物,所以只是猜测。但无论如何,从统计的结果看,一个品牌希望被购买,就需要广告。”
因为之前举手的互动,学生们很容易就被说服了。
陆时却知道,这是纸媒时代的结论,不适用于现代。
盖尔环视一圈,
“我们不如再考虑刚才的例子。可口可乐的广告词,‘drinkcoca-cola!’,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众人诧异,被这个没头没脑的问题弄得有点儿晕。
陆时却懂了,
“这个广告词的奇怪之处就在于,它传递的只是一种感觉。”
盖尔双眼亮了亮,又掏出纸笔,
他默默念叨着“传递感觉”,继续记录。
陆时眼看着要抓狂了,忍不住抱怨:“盖尔教授,你能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是你在参加交流会!不是我!”
盖尔:“诶嘿~”
收起纸笔。
他继续说道:“陆教授说的没错。这个广告,传递的其实是一种感觉,甚至是一种欲望。看到‘drinkcoca-cola!’,你就会产生冲动,想要喝喝看。”
学生们不由得点头,
可口可乐的广告确实有煽动性。
盖尔询问众人:“哪位同学能想到原因吗?”
这个问题难度相对较低,
立即有学生站起身,回答:“因为买饮料不需要消费者仔细思考、精心挑选。就像是啤酒,用量化指标做广告,例如度数,‘xx度啤酒’,铁定卖不出去。”
陆时立即纠正道:“关于量化的观点,对,也不对。就以你说的啤酒举例,现在一瓶是350毫升,如果厂家将其提升为400毫升,并将广告词定为‘加量不加价’,销量会没有提升吗?”
“啊这……”
学生发现自己无从反驳。
陆时摊手,
“明白了吗?问题不在量化与否,而在于消费者关注的产品细节。”
说着,他看向盖尔。
不出所料地,这哥们又在记笔记了。
陆时彻底没辙,只好等对方写完才开口:“盖尔教授,你继续。”
盖尔看了眼弗洛伊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