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周边的人们兴奋地交流起来。 有人甚至架起了相机,准备守株待兔,拍一张照。 萧伯纳喃喃道:“没想到还真的见到了。” 这就叫一语成谶。 陆时伸个懒腰,说道:“校监先生,该看的也已经看到了,咱们回客舱吧?” 萧伯纳便“嗯”了一声。 两人准备离开。 一旁的高尔基却上前一步,说道:“陆教授学术超前,而且擅长写作,我有一篇小短文,希望您能帮我看看。” 他一边说,一边摸出硬皮的笔记本, “其实,这篇散文本该两周前就发表在《知识》上,但我觉得相比起陆教授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短文还是有所不足,所以才远赴剑桥,希望拿到授权。” 高尔基将笔记本一直往后翻, 哗啦啦—— 纸张发出轻响。 萧伯纳笑道:“让陆教授给你们出版社当编辑?他收费可是很高的。” 高尔基动作停顿, “啊这……” 他没想到对方会这么说。 萧伯纳又道:“再说,对于不熟悉的语言,阅读和写作完全两码事。陆能读《复活》、《战争与和平》,说明他懂俄语,但是用俄语写作又截然不同,他不一定有指导的能力。” 高尔基说:“抱歉,是我想得不够周全。” 他在船上偶遇陆时和萧伯纳,有些过于兴奋了,所以提请求时没过脑子。 陆时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 “对了,你拿去《我有一个梦想》,准备刊发在《知识》上,是准备用英语?还是翻译成俄语?” 高尔基回答道:“诚然,用原文能更加准确地表达,但还是用俄语吧。唯一的问题是,我不知道以自己的水准能不能翻译到位。” 萧伯纳轻笑, “那你应该听一听陆《信、达、雅》的演讲,里面对翻译一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高尔基说:“刚才我就一直想问,陆教授擅长翻译的话,对俄语是否有把握?” 陆时摸摸鼻子, “这个……” 其实有些不确定。 在他的印象里,俄语经过了多次简化,20世纪初的俄语和现代的俄语有些许不同,所以需要比照。 陆时看了眼高尔基的笔记本,说道:“可否借我一观?我对俄语了解不深,想找一篇范文。” 高尔基一愣,满脸欣喜地递出, “陆教授请过目。” 陆时翻阅,随后便发现了自己所想的果然没错, 就比如高尔基使用的某些单词中有字母“”,但这个字母在现代俄语中已经被“ф”取代, 类似的,还有: “”被“e”取代; “”和“i”被“n”取代。 以陆时的俄语水平,看懂是没问题的, 但让他英译俄,可能会出小纰漏。 陆时将笔记本递回去, 结果,他还没说话,高尔基便抢先问道:“陆教授,我这散文写得如何?” 陆时满头黑线,  ̄□ ̄|| 刚才只顾着研究俄语正字法改革,注意力全放在单个单词上了,没注意高尔基写的文章内容。 他重新翻开笔记本,一目十行地阅读。 散文叫《春天的旋律》,是个短篇,统共不到六千个单词, 在散文中,高尔基将鸟儿加以“人格化”,并对其中某些鸟儿加上官衔和称号,讽刺、挖苦之意扑面而来。 陆时点点头, “有趣,把鸟类的叫声和讽刺巧妙地结合起来,鲜明地刻画了保守派的群像。” 一语中的! 高尔基仿佛找到了知音。 他说:“我就知道陆教授能理解。” 陆时交还了笔记本,同时说:“高尔基先生,这篇散文的立意颇高,写作水平也在线,我没有什么好指点的。” 萧伯纳问道:“如何?” 他几乎不懂俄语,所以需要翻译。 陆时便简单地讲了讲。 萧伯纳听了个大概,不由得皱起眉头,说:“这就完了?” 陆时反问:“从结构上看,这篇散文已经很完整了,不结束还能怎么样?又不是按千字收费的长篇连载通俗,没有水字数的必要,该完结就得完结啊。” 萧伯纳摇摇头, “我不是说结构的问题,而是风格的问题。” 他读过《随笔与短篇集》,尽管是译作,但里面的短篇也远比《春天的旋律》精彩。 另一边的高尔基说:“萧先生知我!不错,这篇文章确实还有一部分内容,但我认为写得不够完美,所以有些犹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