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你确定要聊历史?-《英伦文豪》


    第(2/3)页

    “战争,指的是拿破仑;和平,指的是托翁自己。”

    萧伯纳一愣,随即也默契地笑了。

    因为《战争与和平》的背景便是俄法战争,所以拿破仑等于战争,

    而在书中,贵族们几乎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接着奏乐、接着舞,是某种意义上的“和平”。

    陆时不由得感慨:“‘和平’的一面,托翁写得很真,明明是一本,却宛若纪实文学,把上流社会的奢靡腐烂几乎刻画到了骨子里,比之曹雪芹也……唔……”

    萧伯纳好奇道:“你刚才说的是一个中国人吧?”

    陆时点头,向对方推销,

    “校监先生,如果我有空,一定把《石头记》翻译给你看看。”

    这其实是画大饼,

    对外国人来说,《红楼梦》读起来堪比噩梦。

    陆时将话题又绕了回去,

    “再说《战争与和平》中的‘战争’,拿破仑撕毁和平协定,挥军跨过涅曼河的时候,保尔康斯基的父亲率领农奴们奔赴战场,结果呢?”

    萧伯纳一脸不解道:“结果当然是赢了。无论是、还是历史,法军最后都分崩离析了啊。”

    陆时摇摇头,

    “我说的不是战争的结果,而是那些农奴的结果。”

    萧伯纳更懵了,

    他无言地看着陆时,不知道对方想说什么。

    陆时说:“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最后却连名字都没留下。可就是这么一批吃不饱、站不稳的农奴,在托翁的笔下却是心甘情愿地慷慨赴死,这合理吗?”

    萧伯纳恍然大悟,

    “不合理。”

    陆时“嗯”了一声表示赞同,

    如果萧伯纳觉得合理,他就不光要推荐《红楼梦》了,还得推荐《三国演义》,让萧伯纳仔细看看王垕是怎么被曹操害死的。

    陆时说道:“所以我才说,托翁这么评价自己是客观的。毕竟,阅历需要后天积累。”

    托尔斯泰完成《战争与和平》的时候才三十多岁,

    对于一个贵族小哥,不能苛求太多。

    萧伯纳疑惑,

    “陆,既然你也是这个态度,又为什么拿托尔斯泰先生当挡箭牌,以此拒绝……咳咳……我的意思是,你为什么认为只有他才配得上诺贝尔文学奖?”

    陆时回答:“我刚才说,托翁不只是客观,还十分谦虚。《战争与和平》对农奴们的描写有失真实,但作为文学作品,其技巧、立意都是无可指摘的。何况,托翁还有《复活》。”

    托尔斯泰的传世作——

    《复活》。

    此书光是出版过的中文版就超过二十种,文学、翻译爱好者用爱发电的版本更是不计其数,

    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但是《复活》首版是在1899年,又是以俄文写作,萧伯纳尚未精读。

    他问道:“难道不是《安娜·卡列尼娜》?我听说,托尔斯泰先生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先后修改了12次才成稿,写作技艺已臻化境。”

    陆时没回话。

    萧伯纳便又问:“《忏悔录》呢?”

    因为卢梭、奥古斯丁写过同名作品,所以托尔斯泰的《忏悔录》不甚流行,

    但那无疑也是一本经典。

    陆时笑着咳嗽一声,

    “不,在我心中,还是《复活》……”

    话还没说完,身后忽然传来一声轻笑。

    两人回头,循声望去。

    只见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男性站在那里,

    他留两撇绅士胡,身着双排扣大衣,领口处露出领夹,郑重其事的打扮显得有些一板一眼,后背却倚着船舱外墙,透出某种不羁的懒散。

    陆时觉得这个人有些熟悉,

    他问道:“先生,你是?”

    男人回答:“俄族人。”

    陆时点点头,

    “嗯,口音很明显。”

    俄国人的英语带有浓重的俄语口音,

    凡是英文的“r”,俄国人都会自行说成大舌头颤音。

    男人看了眼陆时,

    “你的英语倒是非常好。”

    他走过来,对陆时伸出手,自我介绍道:“我叫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

    陆时与之握手,

    “你好,我叫陆时。”

    他只说名字,其他一概保密。

    另一边的萧伯纳见陆时如此行动,便也只报了一个姓氏。

    彼什科夫看看两人,

    “你们刚才在讨论托尔斯泰的《复活》?”

    萧伯纳没有搭话,

    他可不想对自己不甚了解的作品发表评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