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民生之策-《武唐春》


    第(2/3)页

    她喜欢有人称赞她年轻,美丽,这是女人的虚荣心作祟,李晨今天这么直白地说她长的好看,甚至比上官婉儿和武团儿都要出色,如何不让她开心?

    “李晨,你真的会恭维人,本宫都被你说的真的以为自己还年轻漂亮,”武则天说着,又微微叹了口气,“唉,可惜啊,本宫是真的好了,怎么能与婉儿和团儿这样年轻的少女相比?”

    “娘娘,你与她们站在一起,旁人根本分辨不出你比她们年长,如果不特意说明,肯定认为你们年龄相仿。娘娘真的是驻颜有术,岁月未曾在你脸上留下任何痕迹,”李晨依然说的很认真。

    武则天彻底被李晨逗开怀了,笑的花枝乱颤,“李晨,你这个人真的很坏,尽会挑些本宫喜欢听的话来说。好了,本宫知道自己不年轻,也不好看了,你就别说这些恭维的话,我们说正事。”

    “是,娘娘!”李晨依武则天的吩咐,在软榻边坐下,所坐地方与武则天大概有两米左右的距离。

    “李晨,今年天下频繁遭灾,百姓游离失所者很多,本宫甚是内疚。”武则天微微直起了身,“本宫已经决定,来年要进一步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改善民生,造福天下百姓。不过本宫是一个女流之辈,想不出更多有利于民生之计,你年轻,脑子灵活,懂谋略,相信你一定能给本宫以惊喜。”

    “娘娘,那微臣就胡乱说一些,要是说的不对,娘娘请莫怪。”

    武则天冲李晨摆摆手,“本宫前面已经说过了,你尽管说就行了,说错了本宫也不会怪你什么。”

    “让天下百姓能吃饱饭的办法,说白了就是增加粮食的产生,”李晨端起面前的热茶,喝了一口后,这才继续道:“微臣认为,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有几个:一则开荒种地,增加可耕种的土地面积,二是改变耕作方式,三是改善种植结构;四是加大开发南方力度,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李晨一通话,顿时让武则天震惊,兴致马上起来,她没想到,李晨竟然一下子说出四点来,而且这四点听起来,并不是随口胡说,而是经过考虑得出来的,当下马上催促:“你详细说说。”

    “开荒种地,增加可耕种面积,相信这娘娘也肯定知道,微臣就不多说了!微臣就说说后面几点吧,”李晨又喝了口茶,润润喉咙后,再道:“改变耕种方式,这一点其实可以做很多改进。据微臣了解,现在天下的耕种方式很粗糙,没有精耕,水稻也不育秧,而且大多地方一岁只有一熟。”

    “粗耕情况下的种植,作物长势肯定不会好,收成自然也差,秧苗经过精心培育再移种,产量同样比撒种要高,如果这几点改善一下,粮食的产生肯定会马上提高。还有,现在一年一熟的种植方式太浪费土地,南方很多地方,一年完全可以有好几熟。这一点可以与我刚才说的第三点结合起来。”

    “现在的种植方式,基本就是一年麦,或者一年稻、豆、粟等作物,除了土地抛荒严重外,种植结构也不合理,不能利用作物间的互补。其实麦子和水稻还有豆、粟,他们生产的季节不尽相同,完全可以错开来种植,麦子收割后,再种水稻,或者水稻收割后,再种麦子或豆。如果一年两季作物,那一亩地的产出肯定比一年一季要多的多。江南及岭南以南,一年到头天气暖和,很多地方一年可以种三熟。一年几熟,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效,更可以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

    这些方面的知识,李晨同样是在穿越前,翻阅历史书籍时候学到。史书记载,唐朝时候耕种技术还比较落后,并没有精耕细作,大多地方都是一年一熟,一家即使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田地,但产出还经常吃不饱肚子,这让李晨很震惊。

    放眼后世,即使并没有大规模机械化耕种的南方,在七八十年代联产承包后,就这么种植,全家吃饱肚子,那是完全不成问题。要知道,后世时候人均土地面积是唐朝时候的十几甚至几十分之一。李晨父辈时候,一个成年人能分到的土地,也不到两亩,而唐朝时候,一个成年人至少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

    而据李晨的父辈们讲,以前他们上山下乡在农村干活的时候,种植技术与古代基本没多少区别,用锄头犁地,人工插秧及其他播种,化肥很少,大部都是农村里的有机肥,成熟了都是用镰刀收割,最原始的办法脱粒。可以说,七八十年代的南方农村里,耕种技术与唐朝时候并没有质的差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