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各怀鬼胎-《玩明》


    第(2/3)页

    “万磊已卸职为民,不再过问政事,日日游山玩水,如今更是不知云游到何处了。”铁铉睁眼说瞎话,摆明了就是欺负这些不知道内情的人。现在的万议长是不过问治军管民这种小事,不过大事总是他拿主意,在统筹全局的能力上,铁铉自认不及。

    “卸职为民?不见得吧,本公的人可是见他时时出入北平,跟你们走得很近啊。现还挂名任什么议长一职,显然是贼心不死。”徐辉祖可不是三岁孩子,没被铁铉这一通瞎话忽悠过去。

    “徐公爷您有所不知啊,所谓的议长,只不过是虚职,没有职权,也没有官俸的。”新任参议员赵鸿汉忙解释道,其他参议员也是连连称是,说议员们都是些和事佬,平时也就干些类如劝架息诉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既然人家都如此解释了,徐辉祖倒也没有再深究的意思,再说了,深究也没用,现在顺天府是土司府,内部事宜朝廷都无权干涉。而顺天府不是闹天灾就是闹兵祸,不是什么好地方,只要按住它不让它公然造反就行了。

    为了按住顺天府,徐辉祖当然有招,第一招就是经济封锁,自打他接手山东和山西的军政之后,第一道命令就是让山东和山西各州县封锁通往顺天府的要道,严禁军民和物资流入,以此卡住北平军的咽喉,让它乖乖听令。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个月来,山东的商帮就从官府的眼皮底下走私了近十万石的粮食进入顺天府,再加上一个月前万磊抢购的那一批二十几万石的粮食,顺天府现在粮储充足,足够吃到秋收。

    徐辉祖听到这个消息大为恼火,北上的同时,随便搞了一次严打,捉了一些小走私商。不过这无关痛痒,因为这些小私商不过是些小虾米,那些大私商该走私还走私。因为大私商都有官家背景,势力盘根错节,任徐大公爷怎么拔,也是拔不动。

    走私屡禁不止,徐辉祖索性就直接找到北平来,目的当然是要挟制北平军,让北平城乖乖地听指挥,别坏了大局。当然,徐辉祖可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更不会傻到认为一纸诏令对北平军有用,所有他带来了优惠政策。

    什么优惠政策呢?直白的说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就是每年给军粮十万石,而北平军所要付的代价是,负责防卫蓟州以北自马兰峪到昌平以北的居庸关这几百公里长的长城防线,严防外敌南侵。

    好一个李代桃僵羊易牛死,用十万石粮食就能让北平军为朝廷守几百公里的边疆,不只是徐辉祖为自己这个提议感到满意,就连随行的那些个专门挑刺找茬的文官们都觉得这个计策好,怕就怕在北平军不上这个当。

    为此,徐辉祖还玩了一个花招,来了个生米煮成熟饭,先把顺天府以北的长城一线的军队撤走,让北平暴露在敌人之前。这个时候,北平军就是不想上当也不得不上当了,因为那可是自家的门户。

    还别说,这一招真够狠。其实,还没等徐辉祖发来通碟,北平军就开始调防,六万军力抽出四万北调到长城各关口接防,城内只留两万军队应急。要不是万磊早有所料,派人出使蒙古本部,许之以互市之利,把蒙古本部稳住,不然蒙古骑兵乘虚而入,这还真是大大的不妙。

    被结结实实地利用了一回,铁铉当然不跟徐辉祖客气,不但马上应承说愿意听从指挥,把粮食要下来,还一个劲地哭穷,要徐大公爷大发慈悲,每年加发十万两军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