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抗日坦克兵》
第(2/3)页
“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为什么后世的八一式自动步枪精度如此之高?”李斌在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年仅十四岁的卡拉什尼科夫已经被李斌请到中国来,可是现在的卡拉什尼科夫还是一个小孩子,他是不可能给李斌制出ak-47突击步枪的。
对于枪机自动方式出现的问题,李斌认为,按照当时的技术,完全可以生产出自动步枪,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心想可能还是自己画的设计图的问题!也许漏掉了什么关键的部件!毕竟他不是枪械师。
经过一番思索,李斌终于明白,八一式枪导气系统的缺陷是对于导气箍、调节塞、活塞三者之间的配合间隙要求过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之下,要生产出这样的武器,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可是,经过改进之后,这支八一式自动步枪又变成火药气体能量不足,导致枪机难以实现自动,可靠性很差。
小小的一支自动步枪,就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虽然说当时已经是诞生了机枪,可是毕竟机枪的体积大了些,而且机枪重量也重得多,在材料方面当年的机枪要比后来的自动步枪要求低得多,制造难度其实简单。
“我就不相信,冲锋枪都能够生产出来,难度自动步枪就那么难生产吗?”李斌干脆和自己较上劲。
不过,看样子一种枪的诞生,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特别是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要让中国人生产出合格的自动步枪,还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就算是设计成功,生产出来之后,还要经过多少次的试验,确定了它的可靠性,这种枪才能正式被投入生产,否则一种不可靠的武器将会害了自己的战士!
李斌召集了生产冲锋枪的技师和生产机枪的技师,共同探讨这种自动步枪的问题。然而,中国的冲锋枪和机枪都是仿制外国的,导气管长度,调解塞和活塞都是国外已经设计好的尺寸,要生产一种全新的武器,仅仅是计算数据的问题,都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并非是按照比例放大或者缩小那么简单。
自动步枪的研制,还需要一段时间。
按照李斌的计划,将会生产两种自动步枪,这种枪被命名为三四式自动步枪和三四杠式自动步枪,前者是木枪托的自动步枪,而后者是适当缩短枪管,并采取折叠式枪托的自动步枪。
三四式自动步枪将会被装备给近卫军,而三四杠式自动步枪主要是装备给特种兵和近卫装甲军的坦克手自卫所用。
对于数量众多的普通步兵,李斌考虑的是装备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当然,李斌自己版本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将会被命名为三四式半自动步枪,采用的也是和毛瑟步枪一样的7.92毫米口径。
这种半自动步枪,有一个十发容量的弹仓,也同样可以和国内毛瑟步枪的子弹通用。每次扣动一下扳机,发射出一颗子弹。
即便是半自动方式,也比国内外大量装备的手动式步枪的射速要快得多!而且,半自动步枪比自动步枪节省弹药。在当年中国生产力低下,子弹生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步枪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武器!
要知道,当年国民党军队的弹药其实是严重不足的!一般的杂牌军,一个人只有五发到十发子弹,就算是中央军,一名普通的士兵也只有三十到五十发子弹的配给!只有部分人的子弹超过百发的。因此,国民党军队士兵平时打靶的时间极少,这才导致在抗战期间,日本兵的枪法远胜过国民党士兵的枪法!
所以说,不用说自动步枪,就算是半自动步枪能够大量装备部队,这对于李斌来说都已经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更何况,国民党中央政府一分钱都不可能给李斌,李斌要生产子弹的每一分钱,都是依靠自己赚来的!
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和通用机枪,是李斌的三件法宝。
当然,除了这三件轻武器之外,李斌最需要的轻武器就是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这两种新式武器!
虽然说李斌通过自己的智慧,在东北的时候他自己搞出“直射迫击炮”可以用来攻击坚固的目标。
然而,“直射迫击炮”炮弹的初速还是很慢,精确度也不够高,因此李斌最终还是将会使用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作为步兵手中的攻坚武器和反坦克武器。
无后坐力炮倒不是什么先进武器,早在一九一四年,美国人戴维斯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门无后坐力炮。
但是,第一门无后坐力炮还是很不完善的,它的发射需要把两颗弹尾相对的弹丸放在一根两端开口的炮管内发射。
炮弹射出的时候,后面一颗假弹丸从炮管后面射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