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抗日坦克兵》
第(2/3)页
11月份底的守卫战取得胜利,获胜的东北军战士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然而,李斌却一点都无法高兴得起来,他知道,以日本人的性格,肯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自己就将面临一场最为严峻的考验。
12月15日,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学生的抗议,和国民政府内部的压力,以及各路将领要求抗日的呼声之下,蒋介石被迫下野,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及陆海空军总司令等职。
蒋介石因为“不抵抗政策”下野,对张学良打击极大,本来的矛头指向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现在,张学良这个“不抵抗将军”成为众矢之的。
心灰意冷的张学良已经无心抵抗,守住锦州这个东北最后的门户。他下令让十二旅和二十旅全部后退,准备逃跑。在东北军正规军开始撤退的同时,张学良还拒绝给义勇军正式编号,他原本以为这样日本人就不会觉得和中**队正面对抗。谁知,这样却给了日本人以口实,日本人正好可以宣布东北没有中国政府力量,打着“剿匪”的名义,名正言顺在东北自由活动,而东北义勇军却得不到国内外的支持!
仅仅是一名义勇军参谋长的李斌,自然是无权左右张学良的东北正规军,他唯一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利用自己手中仅有的那点力量,尽全力守住锦州,尽可能给日本侵略者以更大的打击!
李斌下令,一方面让工兵营在大凌河冰面上布设炸药和地雷,加强各防御工事的最后建设。同时让义勇军骑兵出击,到处破坏从奉天通往锦州的铁路线,以求能够缓滞日本人进攻的步伐。
一列装甲列车停在锦州车站,蒸汽机车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穿着东北军中校军装的李斌走进车站,他要说服这列装甲列车的车长刘汉山上尉,希望此人能够听从自己的调遣。李斌知道,刘汉山是一名热血汉子,如果自己去说服他,或许还有机会能够让他听自己的调遣。
车站的士兵们向李斌敬礼,李斌还礼之后,走上最后一节车厢去面见刘汉山。
这列装甲列车,一共有四节车厢,第一节车厢是平板车,上面放着钢轨和修路器材,可以沿途修复铁路;第二节车厢是机枪车,分为两层,上层是一座小炮塔,上面有两门45毫米山炮和四挺马克沁重机枪,下层密密麻麻有二十多个射击孔,可以布置马克沁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机枪车的后面是一台装甲蒸汽机车,煤水车的方向面向敌方;第三节车厢是炮车,也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两门75毫米山炮和两门45毫米山炮,下层是十多个射击孔,可以布置马克沁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最后一节车厢是装甲运兵车兼指挥车,车厢四壁也有射击孔可以让士兵从里面向外射击,车顶还有几个舱盖,可以露头观察外面的动静。
能够获得这列装甲列车的话,那么东北义勇军的火力将会极大程度上得到加强。届时,日本人进攻时出动的那些薄皮坦克,在这列装甲列车的火力面前简直就是一堆鸡蛋壳。
但是,日本的飞机将会对这列强大的装甲列车造成极大的威胁,假如这个刘汉山不愿听从自己的指挥的话,那么这列装甲列车也将不会发挥太大作用。
李斌上了车,刘汉山见到他马上向他敬了一个礼:“参座,您怎么来我这里了?”
李斌还礼只会,开门见山就说:“汉山兄弟不愿跟随别的军队撤退,而愿意留下来和义勇军一起共同抵御日寇,我李斌深感佩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