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无根之水,承露盘!-《仙宝》


    第(2/3)页

    “走珠盘……”祁象屏气凝神,慢慢地把一层层厚布剥开。一瞬间,一抹柔亮的光泽,立刻在房中浮映,照亮了宽敞的空间。

    此时此刻,祁象呆若木鸡,目光充满了沉醉之色。一轮明月,悄然悬挂在房间的半空中,就好像透明的圆球,皎洁清澈,纤尘不染。

    柔和似絮,轻均如绢的轻纱,簇拥着盈盈的皓月,清辉把周围映成一轮彩色的朦胧光晕,有深而浅,若有若无,十分瑰丽而神奇。

    祁象呆呆失神好久,才慢慢的清醒了过来。

    “盘光似月,好一个走珠盘……”

    祁象吐了一口气,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时隔几十年,朱洪五却始终记得走珠盘的珍稀美妙。主要是类似这样的珍宝,只要看了一遍,肯定一辈子都忘不了。

    祁象神情迷醉,强迫自己闭上了眼睛,过了好几分钟,才算是摆脱了空中明月的影响,然后低头睁开,观望走珠盘的实体。

    月光下,盘子若隐若现,仿佛不存在似的,只有一层层银白色的流光溢动。他伸手轻微触摸一下,感觉盘子内壁润滑似玉,又有一点儿清凉的质感。

    盘壁太薄了,薄得仿佛一页白纸,一戳就破。

    不过祁象却有一种感觉,觉得薄薄的盘壁,看似易碎易裂,实际上应该十分坚固。哪怕在空中跌落地面,也未必能够伤它分毫。

    “这是瓷盘么?”

    祁象眯着眼睛打量,端详一段时间,他却不敢肯定。主要是盘子的质地,的确很像瓷的,而且还施了釉料,甚至还有指捏塑形的痕迹。

    从这些痕迹来看,东西应该是瓷盘无疑。

    问题在于,烧制的瓷盘,为什么这样明亮,清澈透亮,不染丝毫的杂质,甚至能够聚拢月光投映在半空中,形成二月争辉的现象?

    祁象抓破脑袋也想不通,只能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或者这就是传说中的窑变……窑宝!”

    祁象若有所思,他曾经听一位江湖上的老窑工提到过,在烧制的过程中,哪怕严格按照详细的步骤烧窑,但是在烧造的过程中,却有一定的几率产生变异。

    变异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一是窑病,二是窑宝。

    《南窑笔记》记载,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

    另外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不管是窑病,还是窑宝,可以统称为窑变。

    所谓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内部质量,或者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的自然变化。

    早在宋代的时候,窑工已经发现了这种窑变现象,而且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这种窑变现象归类,加以利用,然后成功烧制出大名鼎鼎的钧瓷。

    钧瓷的颜色多变,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

    这种窑变,本来是一种病,但是古代士大夫却欣赏它的美,推崇备至,以至于钧瓷身价倍增,列入五大名窑之一。

    总而言之,窑变大致可分为变形、变色、变质三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