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选妃风波-《乱世皇太子》


    第(2/3)页

    然而,像是于谦这样的官员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御史,都是沽名钓誉之徒。

    尤其是崇祯一朝的御史们,没有几个好东西。当初,朱慈烺在湖广平寇的时候,随着十二团营的不断壮大,许多御史就开始蠢蠢欲动。在崇祯皇帝面前进献谗言,说什么太子势力太大,对国家不是什么好事。

    如今朱慈烺大胜归来,威望正隆的时候,御史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触这个霉头。可是,他们对于册立太子妃这件事上,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理由也很简单,沈家确实是忠良世家没错。沈牧之确实也是个清官,他不为强权,和魏忠贤作对以至被贬官,这些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小诗诗并不同于寻常的村姑,她是知书达理的。身为书香世家的她,虽然长在花家庄。可自幼家庭的熏陶,琴棋书画虽不敢说甚精,但至少也能上的了台面。

    论外表,小诗诗更是出类拔萃。从身形相貌,以及出身都是无可挑剔。按理说,册立沈诗诗为太子妃,是名正言顺的事。

    偏偏御史们就不这么想,他们的理由就是,小诗诗家丁不全。也就是说,她因为父亲沈牧之的离世,使得沈家家丁不全,这是不祥之兆。

    太子妃乃是十分慎重之事,能够当选为太子妃的人条件苛刻。除了以上几点,还得必须家族兴旺,不敢说是她的爷爷奶奶尚在人世。至少,父母高堂都应该健在。

    古人忌讳迷信这些东西,说白了,沈夫人如今只是个寡妇。孤儿寡母的视为不祥,这样的家庭,怎能家给太子呢。

    况且,还有克夫一说。虽然没有人指出来,沈夫人是克夫之相。可毕竟沈牧之已死,这样的家庭是不能作为太子妃的人选的。

    偏偏,御史们说的这些,依大明时期的风俗都是无可厚非的东西。

    其中,尤其是以御史台的吴北反应最为激烈。他在朝堂上几乎要跳脚了,抱着笏板声泪俱下:“启奏万岁,太子乃是将来社稷的希望。太子妃更是不可马虎。沈家固然忠烈,然沈姑娘终究是丧父之家。臣以为,将此女选为太子妃,视为不妥。”

    “臣附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