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米格-31预警机-《红色苏联内》


    第(2/3)页

    相控阵雷达,主要的就是控制相位,通过铁氧体的移相器,来控制辐射的电磁波的相位,可以实现让波束最大限度的汇聚,达到探测更远,范围更广的作用。而米格-31在研制的时候。就重视数据链的作用,他们可以由数据链控制自动地协同交战。甚至“长机”可以通过数据链,直接控制“僚机”的自动驾驶仪,飞往目标区,自动截获目标,并自动交战。所有数据交换不需要通过话音信息,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此时,米格-31还没有完成所有的项目试飞。就被拉到了战场上来,米高扬设计局也非常希望在实战中检验这种战机的战斗力。所以,这两架由试飞员驾驶的战机,就这样出现在了东亚的天空中。

    试飞员是宝贵的,他们更不能前去空战,他们在这里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其他的战机交战!此时的米格-31。抗干扰能力远远地超过了图-126预警机!通过跳频电台,与米格-25机队取得了联系。

    513团的三中队的米格-25战机,打开加力,迅速地爬升,占据高度优势。同时,准备引导r-40空空导弹,进行中距拦截。

    “002,扫描三、四、、六号空域。”继续保持平稳地飞行,引导己方的米格-25战机交战,一架米格-31战机的飞行员在无线电里面喊道。

    米格-31强大的雷达,可以让这种战机当做预警机使用,但是,这毕竟是战机,不能拥有全向视野,米格-31的雷达可以在正负70度的圆锥里攻击目标,这比awg-9雷达还要变态,早就超出awg-9的万向节的转动角度了!

    不过,想要拥有全向视野,就还得动一番脑筋,就跟平衡木预警机在预警的时候得飞s路线一样,米格-31也得不断地转向,才能够将周围的情况都掌握住。

    001号在指挥米格-25交战,而002号,就要改变一下航向,保护好海上编队的两翼了。

    安德烈推动操作杆,庞大的米格-31转向,将机头对准了西面,那里,北海道上空的空战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想到这里,安德烈的心里就有些痒痒。

    耐不住安德烈的申请,最后军区司令还是同意了,放安德烈回513团,反正安德烈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指挥陆军作战,隔行如隔山,安德烈提出建议还行,具体下去,那就是参谋人员的工作了。

    虽然同意了安德烈回部队,却又不想让他亲历一线,于是,安德烈就被派到了这架米格-31上来,按照原计划,这种战机是当做指挥机来使用的,引导513团的米格-25战机交战,由于安德烈本来就是513团的团长,指挥起来也容易。

    而且,这样安德烈既满足了升空作战的**,同时也不用陷入危险之中,他是在后方指挥的。

    虽然安德烈从来没有飞过米格-31,不过这种战机的特性跟米格-25类似,安德烈飞了几个架次,就完全地掌握了。当然,这还跟苏联的继承体系有关系,苏联不搞什么人机工程,仪表几代都不怎么变位置,记起来非常容易。这也是苏维埃的飞机的一个特色,会一种机型,几乎所有机型的仪表,都就能将位置记个大概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