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见殿下心情尚佳,汤重御立马就悄悄凑了过去:“殿下你是不知道,你没下天道山这段时日里,苏地爱慕殿下的女子一城之内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就拿那些待嫁闺中的少女来说好了,反是有媒人说哪家男儿长得有两分跟您相像,行情立马就紧俏起来了。不过我后来都去看过了,那些个白面小郎何来的殿下半分神貌?!一个个都被我揍得鼻青脸肿!”
“确定没背着本王杀人?!”苏启霄冷声问。
汤重御急忙摆摆手,“没杀!就教训了下!”
苏启霄骂道:“你倒是会惹是生非。”
汤重御憨笑道:“殿下!我是在给咱苏王府立威!”
苏启霄唇角一勾,提醒道:“就一张嘴会说话。本王欲治理苏地,你这张嘴倒是有用得上的地方,遇到红白脸对唱的戏码,你该唱什么,心里清楚吧?”
汤重御即刻得令,应承说:“殿下让我唱哪个我就唱哪个!别说白脸,黑脸也行!”
“你本来就是张黑脸。”苏启霄眸色深邃,继而道,“谁不知道你贪财好色?但贪财好色得有分寸,至少明面上,别太贪、别太色。”
汤重御腆着脸,诚恳道:“我对殿下一心一意,再怎么贪,都是往咱苏王府内囤!”
苏启霄白了他一眼,骂道:“你的一心一意,还是留给你屋里藏着的那七八个美娇娘吧。”
“啊?殿,殿下!那些水嫩美娇娘……其实是我搜罗起来,留给您的……”
“……滚蛋!”
听着汤重御话音越来越不堪入耳,此时一声气若幽兰的女子音气传来——
“咳!”
汤重御回头,看见是三江公主白若筠,赶忙凑上去:“啊呀!是末将不识抬举了,原来苏王妃也在啊?”
白若筠秋水眸子冷了他一眼,“谁是苏王妃?”
汤重御憨笑道:“除了您,这世间谁担得起这三个字儿啊?”
白若筠表面神情不悦,粉唇却隐隐翘了翘。
倒是一旁的侍女白芷看不下去汤重御这副嘴脸,不屑道:“快走开,离我们公主远点儿!”
看他毫无反应,白芷手掌一推,她跟公主同为幻宫宗门,掌心散出的清寒气浪正中汤重御胸口!
“哎哟!”汤重御哀嚎一声,摔倒的地方砸出个土坑。
白若筠经过汤重御身边,瞥了他一眼,“别演了,你一个杀人如麻的白虎侯,哪是白芷那点儿功力能推动的?”
汤重御嘿嘿一笑,爬了起来。
白芷跟在公主身边,费解道:“小姐,苏王殿下拥有慧眼,怎么会能跟这等狐朋猪友关系密切?”
白若筠淡淡道:“你不是当权者,你自然不懂。对他们帝王将相来说,手下的人忠心永远比好坏更重要。此前凤灵王的困境你也看见了,启霄要做的是苏地之主,而非苏王府之主,他此行徐州的目的,便是为了更好地掌控这些封地……”
白芷自然不知道,汤重御身作苏王心腹,在军中横行霸道,无人胆敢招惹,而能治白虎侯的只有苏王,这便是告知苏地四州之臣,该听谁的话?
汤重御仗着有王爷放权,可以说是整个苏地里执掌军队最没上限、败坏品性最没下限的人。就是这个三百多斤的黑牛,能在主子面前,推心置腹;主子背后,坏事明干。
下人就该有下人的样子,哪怕只是一人之下!汤重御深谙此理,才能成为苏启霄的左膀右臂。
王驾临近徐州东城门,汤重御指挥虎牙旗兵列好军阵。
苏启霄跃身上马,目色凝神,暗忖道:“王朝太平了二十年,军队也太平久了,糜腐之气滋生满营,可这天下离大一统路遥且长,此乃顶顶坏事。本王要在苏地四州集权、王朝海内立威,汤重御啊汤重御,好好活着,往后仗不会少打,有你真正的用武之地。”
·
千年以前,大禹分九州。
百丈之外,浩瀚定徐州。
上古时期,夏朝开国君王大禹以天下九牧所供之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
九州之一,临泰山居南,坐镇苏地四州以北为门户重城,峄阳孤桐,泗滨浮磬。
这天下九五帝鼎之一的徐州鼎,就坐镇于此城之内!
苏王车驾仪仗气势浩瀚,停驻在徐州东城门下,一位松风鹤袄的年老大臣下跪行礼道——
“徐州太守慕容定方,携徐州七千守军,代十二万户百姓参见苏王!”
昔日大夏高祖尚未称帝之时,高祖率军八百起兵,这支后来打遍天下、首屈一指的军队,即是大夏白龙军,先帝高文渊亲任白龙军统帅。
而眼下这位松风鹤袄的老臣,便是当年的白龙军将领之一,慕容定方!
慕容定方后于天册十一年,苏王就藩苏地四州时一并归返故乡徐州,担任徐州太守之职至今。其膝下一子一女,皆是人中龙凤。
苏王的麒麟王骑军与白虎侯的虎牙旗兵分立两侧。
苏启霄翻身下马,平静道:“老将军是王朝的肱股之臣,不需行此大礼!”
慕容定方仍旧拱手姿势,道:“王爷舟车劳顿至徐州,老臣未能远迎,还请王爷见谅。”
苏启霄扶起老太守,笑问道:“慕容老将军当年随先帝和本王祖父打天下身怀赫赫战功,怎担任了一城太守,反倒拘泥起官场礼节了?”
慕容定方白须随风拂动,慨然道:“王爷已然亲政,老臣若还把王爷当成那个尚未长大的小王爷,成何体统呐?”
苏启霄含笑道:“老将军君臣分明,本王便轻松多了。”
慕容定方亦爽朗大笑,伸手道:“请!王爷入城!”
麒麟王骑军和徐州驻城守军刀甲相碰,喊声震天——
“恭迎苏王返苏!”
大夏高祖皇帝高文渊,按记载皇室族谱的玉碟所录,即是两百年前的祐夏王朝开国皇帝高避白的十三世孙,故大夏制度沿袭了祐夏制度——凡遇皇帝王侯出行仪仗,沿途百姓必须低头跪拜,倘若直眼面观,便有刺王杀驾之嫌。
这道铁律,自祐夏国祚消亡、八朝并立以来,纵使中原纷争不断再无大一统现世,各个王朝也几乎都遵循此法。
苏启霄为首骑行,幽草随卫在侧,沿途士卒低头,百姓叩首。
在苏王骏马之后,王府四侯里的大剑侯祁遇棠、血战侯暮凌、白虎侯汤重御重重护卫,三侯并驾齐驱,气势不可谓不悍勇!
至于三江公主和严国公身在马车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