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章 愤怒-《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第(2/3)页
电报是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的亲笔,命令傅作义撤兵。
把电文扔在了地上,傅作义大踏步地向指挥部走去。
到了指挥部,站在电台前,傅作义咬着牙道:“发,为什么?”
报务员很机灵,立刻把这三个字的电文发了出去。不一会儿,回电到了:已与日本签订和平协议。
他一个人能力挽狂澜吗?根本没这个可能,如果不理何应钦的命令,那就只有全军覆灭一途。
傅作义一动不动,好半天,他才长出了一口气,命令道:“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们决不后撤!”
五月十三日,经黄郛协调,双方同时撤兵。
昏黄的天空下,无数团的怒火在燃烧。
望着一双双喷射着怒火的眼眸,傅作义容颜似铁。
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就这样宣告结束。傅作义不甘,每一个浴血奋战的将士都不甘。
“和平协定”是五月九日,在塘沽,由何应钦委派的陆军中将熊斌和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签订的。
当时,冈村宁次完全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他拿出一份停战草案,告诉熊斌,这是关东军的最后方案,一个字都不能改。
熊斌楞了一下,也拿出中方拟定的草案,但冈村宁次看都不看一眼,直接扔在了地上。
最后,熊斌脸色发白,颤抖着手,把字签了。
协定签订之后,南京政府也知道丢脸,没敢公布,但前线将士在戍守之地撤军,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举国大哗。
不敢公布也得公布,拖了两天,五月十一日,南京政府公布了协定的内容,具体如下:
一、中**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
二、日本军为证实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给予各种便利。
三、日本军如证实中**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过上述中**的撤退线继续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城一线。
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方面警察机关担任之。
五、本协定盖印后,即发生效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