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技术原理-《超级军工霸主》


    第(2/3)页

    王传琛的话卢嘉栋听得很明白,平心而论他得确实没错,如果一款武器装备所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如果过多的话,很容易造成改型武器装备的性能很不稳定,比如后世印度装备的“阿琼”坦克,在其研制过程中,不断在其中增加最新的技术和工艺。使得这型坦克迟迟无法完成研制,断断续续耗时长达三十年,终于可以列装部队了。

    可没想到的是这型印度军工界引以为傲的所谓“国产”坦克,列装部队后故障频发。连最基本的作战任务都完成不了,最后只能沦为所谓的“阅兵坦克”,成为世界军工界的笑谈,而究其原因就是为了追求高性能而不切实际的堆砌各项先进技术,导致武器系统性能极不稳定。

    对于这个道理,卢嘉栋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心里自然是很清楚,其实按照卢嘉栋的眼光来看,目前研制的新式火炮项目中所应用的几项关键性技术,比如身管自紧和电渣重熔,别是在几十年后的21世纪了,就是放在现在的世界范围内来看,这两项技术也不是最新式的。

    早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英国和德国就率先利用电渣重熔和身管自紧技术制造坦克炮,取得良好效果后才逐步在其他高膛压火炮上推广和应用,可以在西方这两项火炮制造的关键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而目前卢嘉栋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西方成熟的关键技术转化成中国人自己的技术。

    为此卢嘉栋早已未雨绸缪,在万山厂还没搬迁时,卢嘉栋就在青年培训班中开设了相关课程,详细介绍了火炮制造方面的先进技术,不仅如此,卢嘉栋还和当时还没调走的杨立民一起,对这些万山厂的青年职工进行外语、计算机以及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专门讲解和传授。

    经过将近一年的发展,可以万山厂有了一定的新型制造人才基础,如今新式火炮项目正式开启,对于万山厂来讲只要稍稍进行引导和培训,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正是有着这份自信,卢嘉栋才敢大刀阔斧的引进这些在别人眼里想都不敢想的新式设备和制造工艺

    “所以,我们万山厂还是有这个基础的,就比如王主任你认识的那个刘亮,他在研制便携式火箭筒的时候,专门跑到材料研究所去学习计算机和数控机床,还有陈子豪、张爱国,他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都很不错,所欠缺的就是实操经验,不过现在万山厂已经调过来很多火炮生产领域的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所以这个短板我们也克服了!”

    “我知道你们万山厂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教育体系,可没想到你们竟然把目光放得这么远,这么早就进行相关的技术储备了!”听了卢嘉栋的话,王传琛的脸上露出一丝兴奋的神色,可是当他这句话刚完,负责开车的军代表陆维军便一边挂档,一边笑着道:

    “首长,不止是培训人员,连咱们这款新式火炮的研制,卢总师的目光也放得很远!”

    “哦?”听了陆维军的话,王传琛不免有些诧异,而陆维军因为要开车,并没有回头,但也能感受到身后王传琛那求解的眼神,所以在开车之余继续道:

    “别的不,就这套身管自紧设备,不但可以运用到咱们现在研制的新式火炮上,如果我没错的话,坦克上面的主炮也可以运用这项技术,来增强炮身的自身结构!”着,陆维军移动眼睛看着前面的后视镜,通过镜子望着坐在后排的卢嘉栋笑着问了句;

    “卢总师,我得对不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