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吃了顿什么菜?师父这一问,倒是把我难住了。湘菜,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好像都不是。 我摇了摇头。 师父轻描淡写:“国宴菜。” 跟了师父这么多年,我学会了处惊不变,点点头。 师父说:“回房间休息吧。” 我上网查了一下“国宴”,对照中午吃的,一道一道地记熟。免得下次遇到,问些不应该问的问题。这大约是师父平时教我的:“处处留心,然后见多识广。” 作为一个大师,不仅要有高深莫测的神秘,有博古通今的学问,还要见世面,涨常识。 睡到下午三点才起床。师徒俩在房间里闲谈。 师父说道:“凭感觉,你描述一下亦书这个人。” 这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叫“察人”,通过短短的接触,对别人进行一些判断。 我说:“这栋宾馆是他的产业。” 师父点头。 我继续说道:“出身于富贵之家。” 师父双手抱胸,问道:“到底是富还是贵?” 我想了想:“应该是贵。” “为什么?” “举止行态,特别是坐在那儿,双手放在扶手上,有种镇定自若的感觉。说话时,语速很慢,可谓贵人语迟,说话时也很少打手势。 笑起来非常亲切,不笑时,不怒自威,这一些,应该是从小向他父亲或者母亲身上学到的,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 师父脸无表情。我知道说对了。这是他在考验我。 “你说的是他的出身,现在的情况如何?”师父冷冷地问。 “史厅没有说亦书姓什么。可见,他父亲是位有影响的人物,说起来容易使人联想,亦书做生意是靠他父亲的影响力。所以,现在,亦书是位隐形富翁。他更愿意大隐隐于市。” “还有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