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马丁,带回来的惊喜-《大明第一武夫》


    第(1/3)页

    眼前说话的老妪,一头白发,满脸风霜,手持竹杖,佝偻着身子。

    然而她这一番话,却说的慷慨激昂,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朱将军,这位是太常寺正卿,右佥都御史左仲及的母亲。”姜写里见朱云飞被左母说的动容,连忙起身解释道。

    “原来是老夫人,晚辈有礼了。”朱云飞躬身作揖一拜,表达了敬重之意。

    莱阳官绅士族,节烈忠义之家,首推姜写里父子叔侄。

    历史上姜写里父子战死莱阳城,儿子姜埰,侄子姜垓明亡后,流亡江南,至死不为清廷效力,终老乡野。

    其次就是左懋第,大明亡后,他以南明兵部侍郎身份,奉命入京议和,被多尔衮扣押,威逼利诱,希望他投降。

    他至死不降,对大明坚贞不渝,保持了一个士大夫,对大明的的赤胆忠心。

    眼前的左母,虽是一介老妪,在城破后,自焚而死,以全名节。

    “朱将军,不必多礼,老身也受不起,今日多有打扰,还望莫要嫌弃。”左母欠身行礼道。

    “老妪话说完了,诸位都是各家家主,也都是饱读圣贤书之人,该怎么做,都表个态吧。”

    左母和姜写里前来县衙,原本是来求情的。

    但来到县衙之后,听了朱云飞的解释。

    左母已经改了初衷,明事理的老夫人,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有国才有家。

    如果莱阳都没了,左家又岂能独存?

    如今莱阳战事将起,若大家不能同心协力,反而互相内讧,只能便宜建奴鞑子。

    “老朽虽老,尚能理政,家中尚有余粮百石,银钱百两,愿全部献给朱将军抚民之用。”

    姜写里慨然拱手:“将军有何差遣,尽管吩咐。”

    “朱将军,宋某不才,自持还有几分能力,愿为朱将军差遣。”

    紧接着丁忧在家的原吏部郎中宋应亨,也沉声表态道:“我宋家二房,所有子弟,任凭将军处置,家中钱粮,土地尽数交给县衙安排。”

    “还请朱将军成全。”

    “不错,宋某不才,曾在工部为官多年,对守城器械,有些研究,还望朱将军不计前嫌。”

    担任过工部右侍郎的宋玫,这个时候也起身附和道。

    如今国难当头,他们这些朝廷旧官吏,若还做做守财奴,建奴鞑子破城,那就真是死路一条。

    于此窝囊而死,不如守节而死,起码也为后人博个门荫。

    “朱将军,之前我等多有得罪,还望念在大敌当前的份上,允许我们为朝廷,为莱阳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赵士骥、左懋甲、董嗣湛等一帮人,自知今日若不表态,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与其建奴破城,家破人亡,不如就此出一份力气,也算是求个心安。

    不得不说,这些官绅家族的老一辈族长,心中还是有大明的,远没有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