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对付传染病的构想-《北美洲再造中华》
第(2/3)页
扶桑恰好有郑氏牧场,给番人种牛痘的条件是有的。
随着秋冬渐近,冬小麦播种完成,一段较长的农闲期也将到来,那便正好是组织人力给番人种牛痘的好时节。
不过除了天花,郑克殷也记得很清楚,原世界线中加利福尼亚原住民在被美国人大肆屠杀以前,曾遭受过的四次大规模传染病分别为麻疹、麻疹、疟疾、天花。
既然如此,在现在的世界线中,除了天花,尚有麻疹和疟疾需要郑克殷去对付!
对付疟疾的最佳方法也有一部分人记得很清楚,那便是使用特效药奎宁——据说这是19世纪下半叶欧洲人得以深入非洲内陆将其瓜分的一大关键。
而奎宁的前身,则是金鸡纳霜,来自于南美洲一种叫金鸡纳的树,秘鲁的原住民会取其树皮磨粉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
随着鹰阳城的建立,与西班牙属秘鲁殖民地展开贸易也将不再是一种妄想,只是以现在扶桑殖民司的条件而言还相对较难,要留待以后再做。
至于麻疹,可以说麻疹疫苗不是这个时代的技术所能制成的,更多只能靠卫生管理手段去对付了。
同样与卫生直接相关的,还有痢疾、肺结核、肺炎、性病等疾病,好在相比于原世界线中西班牙传教士所建立的传教所,中国人所建立的城市与农村并没有那么密集、邋遢。
只是古代人总归还是缺少卫生意识,郑克殷知道改善卫生条件的事仍然需要自己主动去推才行。
如果郑克殷没有预防传染病的这根弦,只怕是他收服多少番人最终都是白搭——
一旦瘟疫爆发,番人大批死亡,他治下涨多少人口又得吐出多少,甚至为了给大批死亡的番人收拾残局,明人还得额外花费人力物力,得不偿失!
不过按照穿越前郑克殷博士对加利福尼亚人口变化史的研究,他认为在原世界线中,经过西班牙与墨西哥近八十年的殖民统治,三四十万原住民遭受过四次大瘟疫之后人口也仅仅是降了一半,远不是一些人以为的那样光是传染病就已经让原住民人口崩溃、十不存一。
反而因传教士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地努力开化原住民,给原住民组织起能良好运转的社会,甚至给原住民打上牛痘,又经历过多次瘟疫留下抗体,尽管死在传教所的原住民之数的确在六万以上,但十几二十万幸存的原住民已经生活得非常稳定,本该再无灭绝之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