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阿隆索拉米雷斯的厄运-《北美洲再造中华》


    第(2/3)页

    玉米和番薯在扶桑有种植但不多,因味道甘甜而被当成甜味剂使用,市价其实不低。

    赊借食物的番民家庭须在下一次收获季节——也即是明年春天——用同价的小麦来偿还债款,抑或是承担更多的劳役来做偿还。

    对于劳役抵债的制度,郑克殷也已经事先做了设计,价格清晰,童叟无欺。

    若是债务过于庞大而眼看无法偿还,郑克殷还有最后的手段,那便是使负债者的授田被收回,其人本身沦为殖民司的永久性奴隶,此生都只能活在无尽的劳务之中,既不再能耕种殖民司先前授予的田地,更不可能回到狩猎采集生活之中。

    这一整套制度在汉人看来应当是相当合理的,但是对于番人来说恐怕就太过复杂了,几乎只相当于是一种恐吓。

    毕竟精打细算地分配食物以及欠债还钱等概念,是扶桑番人以往从来都没有过的;但亲身经历过这些事情,也有助于番人认识到文明社会的运转方式与诸多概念。

    尤其是鹰阳没有汉人开拓者,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越汕部的番人,要行教化便需要殖民司花更多的心思与力气。

    所幸扶桑番人原本就会储存秋天收获的橡子以便接下来的一年食用,以及他们会将海产贝壳、珍珠、黑曜石等物视为私人财宝,殖民司教育番人的时候也总算是有可类比的对象以方便番人理解。

    发粮与借粮制度确定下来之后已然入夜,郑克殷特地带着亲信官员与那两名红夷共进晚餐,以便交谈。

    郑克殷决定玩一个小把戏。

    “让我来猜一猜您都经历了什么,拉米雷斯阁下。”

    拉米雷斯既狐疑又好奇,便同意了。

    接下来郑克殷准确地说出了阿隆索??拉米雷斯的出身——

    此人乃是生长在波多黎各的土生白人,西班牙语中称为“克里奥尔人”,原本跟随父亲学习木工,成为木匠学徒。

    但他感觉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做木工没有前途,在十三岁那年就毅然决然跑到美洲大陆,也即是新西班牙殖民领的中心地带:墨西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