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生活-《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第(2/3)页

    这一次,他写的相当慢,尽可能的剔除没有意义的废话。

    第三阶段,自王一民起,至余则成终。

    王一民这个角色应当是分割点,当时未曾察觉,但是近段时间以来,越想越是如此认为。

    这一年多的时间,有学习、有探索,也有怀疑,有的角色使我兴奋,如帅红兵,我感觉真的像一个二十上下的年轻人,这证明我的体验是成功的,有的角色,虽然才过去不久,可是脑子里却没什么印象了,比如王一民。

    王一民是一个很简单的角色,自去年年初拿到《夜》的剧本,就开始准备,可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正面人物,当时真没觉得有什么好准备的。

    在接下来的魏端本、帅红兵、余则成之后,如今再回头去看,恰恰相反,这应当是我从业至今接的最难的一个角色。

    或许也应当是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其重要性比之沈一石更甚。

    怎么演好一个正面角色?

    永远自信,永远义正言辞,这就是一直以来的正面人物。

    呈现的结果是什么?端着了。

    用一部偶像剧的标准来评判,自然是极其完美的,但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却未必如此。

    而且近来越想越不是那么回事。

    最近突然意识到,正面角色其实比反面角色的塑造难度要高很多,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人太少太少,在塑造王一民的过程中,我用兄妹之情把这个角色从天上拽了下来。

    不过现在再看,依然差了点火候,这是先前的矛盾导致的。

    毋庸置疑,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正面人物,才是成功的。

    我想起了老王在《大明王朝》当中扮演的胡宗宪,有一些想法,但是不太确定,过两天我得去找他聊聊这个事儿,直觉这里边有大学问。

    怎么塑造一个立体的一个正面人物?

    (空五行)

    经魏端本、帅红兵和余则成之后,明白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与导演的关系。

    处好导演,也就处好了剧本,这是一切的前提。

    (二)生活是创造的源泉

    目前感觉要分两个方面来谈,首先是人的一般生活,比如困了要睡,渴了要喝水,其次则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但是首先得知道龙、得知道虎。

    简而言之,一是从自我出发,二是创造人物形象。

    (二)动作的三要素

    基本训练不能落下。

    我做什么?这么做为什么?如何做?

    首先,是分析怎么做,要设计,排斥设计,就是忽略匠心。

    其次,要注重角色的愿望。

    最后,动起来比坐着分析效果要好。

    (三)内在与外在

    有区别,但也有联系,有了外在的,未必一定能够唤起内在,有了内在,也不一定一切都会有。

    我完完全全的理解了余则成,但直到遇到了一个特约,才发现外在的欠缺。

    两者能够相互启发,但是决不能用来相互替代。

    (四)心象很必要,但是要分清性格和性格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从不存在不带性格色彩的思想,但是有的人外部性格特征不具备太多的色彩,有的剧本也不要求人物有太多的性格特征。

    就像果戈里曾言:一个聪明的演员,在抓住他从外部找到的人物细小的癖性和细小的性格特征之前,必须设法求得角色的一般人的表现......

    (五)内在状态的经常活跃

    一个演员必须以追求高的艺术境界为目标,使观众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而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才华沾沾自喜,而渐渐把自己变成了一块木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