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因果-《文娱之我只是个演员》


    第(3/3)页

    徐容心道就等着你这句呢。

    先前打电话的时候,姜伟给他开的片酬是五万,按说是不应当的,《新上海滩》的热播未久,片酬往上走走是没任何问题的。

    但姜伟既然没给他涨,说明剧组的投资肯定不高,他之所以应下来,也是有自己的想法。

    “放心,我跟姜导联系过后,就给她看了提纲,她同意接,片酬同样也不是问题。”他宽了姜伟的心,但却没就此打住,“不过我有个事儿想拜托姜导,就是能不能让她演穆晚秋。”

    他说着,指了指小张同学。

    姜伟看了看徐容,又瞧了瞧视线老在他身上晃了晃的张晓斐,一拍大腿,道:“好,徐老师,那就这么定下啦。”

    打姜伟家里出来,小张同学一直低着脑袋,她知道,徐老师肯定是为了自己才接的。

    徐容隐约感受的到她的小情绪,小张同学别看整天嘻嘻哈哈的,可是自打上了大学,见那么多人比她优秀,她心里是有点小自卑的,就像当初开学的时候,他因《亮剑》红了一点,别人一说,她就不跟她玩了。

    后来接到了戏,好转了些,可是因为连续面试被拒,她的自卑又重新滋生,见她闷闷不乐,问道:“想什么呢?”

    “徐老师...对不起。”

    徐容揉了揉她的小脑袋,笑着道:“有什么可对不起的,你这段时间好好熟悉剧本,这两年谍战火热,差不多都能混个还行的收视率,你表现好了,以后接戏的时候也好接一点。”

    《马背银行》上映了,但只两天就被撤档。

    卖不出去票。

    至于他自己,已经下定了决心,接下来的这部戏,必须得拍好。

    “其实我接这个戏,倒也不全是因为你,我的确不想拍谍战片,可是实在没别的本子了,只能找其中相对看着可以的。”他悠悠叹了口气道。

    到了此时,他深刻体会到了师兄黄小明的无奈,黄小明出道比他早的多,难道不知道不转型的恶果吗?

    爱阅书香

    他很清楚。

    但是转不了。

    资本的涌入,导致了盲目和疯狂,一旦某个演员成为某种类型剧的代表人物,无数此类剧本立刻蜂拥而来,无论好的坏的。

    因为既然红了,至少是经过市场检验的,能够保证收益的。

    就像某些闻名遐迩的烂片导演,却总是有一个接一个的投资人巴巴地赶上门去。

    因为无论如何烂,他们总能为投资人赚钱,至于拿奖不拿奖,要传递什么精神,完全不在投资人的考虑范围之内。

    只要有收益,足够了。

    至于李雪建说的水平到了,什么框都限制不住,他只能听听,到了他现在的地步,经验值的获取越来越难了,而且可以想象,随着提升,以后可能会愈发艰难。

    大抵他揉的力气大了,小张同学本来想甜甜的对他笑一下,可是看到徐老师手中的一根头发,她脸色变了:“徐老师,你给我按回去!”

    她的头发本就不多。

    在跟姜伟谈妥之后,徐容再次开始忙碌起来。

    房子虽然买了,但是手续还没办齐全。

    其实在拿到钱时,徐容就有点好奇张叔叔的职位了,要说真是普通国企工人,他是不信的。

    四百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哪怕加上把京城的房子卖了。

    另外可以佐证的一点是,小张同学虽然家是东北的,但是高考的时候,愣是按京城考生录取的。

    只是随着四百万和一千五百万的相继到账,他有点抓瞎了。

    钱太多了,花不完。

    他本来打算买个小别墅,一千万也就够了,可是眼下,账户上的金额却超出了两千万。

    不得已,他又跟小明师兄打了个电话,咨询咨询,因为先前买房就是这位师兄的建议。

    “我准备投资华宜,你要不要跟?”黄小明如此问道。

    徐容犹豫再三之后,还是拒绝了,买房多实在啊,sjs的房,都涨了三分之一了。

    朝阳跟海淀的,比起去年翻了一番。

    按照这个涨势,三四年后,他的两千万说不定就能翻到三亿多。

    于是,一咬牙一跺脚,他买了一对。

    考虑到以后赚的钱也许会越来越多,确实得掌握理财这项技能,在跟黄小明商量了下后,他开了个股票账户,斥巨资5000大钱,正式试水股票市场。

    之所以选择投身股市,是因为听了黄小明讲述的本家徐详在股市纵横埤阖的传奇经历后,他着实有点心动,但是考虑到没什么经验,他也没敢投太多,用黄小明的话就是:先玩一阵子看看。

    **卫星,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祖国添砖加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