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出使卢龙2-《穿越大唐之一统天下》


    第(2/3)页

    本王也会禀明陛下,在京城长安建立荣誉纪念碑,将诸位将士的名字镌刻在将军碑上,万世流芳。”

    “对于阵亡将士,军队将有专人负责记录阵亡战士的丰功伟绩,供万世敬仰,同时阵亡将士家属将由朝廷负责奉养,未成年子女由本王兴办学堂免费学习,成年后愿意参加军队的一律优待,不愿参军的,可以推荐到地方官府任职”

    “文明之师又是什么意思呢?本王的军队其实都是来自于百姓,我们吃百姓的,穿百姓的,自然要以保护百姓为使命,任何祸害百姓的行为都会得到严厉惩处,战争中无论胜负,都不准抢劫百姓财物,一旦发现,革除军籍,取消在军队内部享受的各项优待,并交给惩戒处处置,情节严重者,抄家灭族决不轻饶。

    “最后一条,军队内部,官兵平等,军官一律不许随意殴打士兵,上级军官一律不准随意殴打下级军官,下一步,本王将制任何定军队具体管理制度,一旦违法,将由军事监察机关查处,任何人不得私自审讯,甚至动用私刑处罚。”

    “以上制度还请各位将军传达到每一位士兵知晓,本王将下部队抽查,凡是发现有士兵不知道的,别怪本王手下无情”。

    李烨一口气把之前酝酿好的说了一遍,众多将领不发一言,但却都在沉思。

    李烨心里也自知肚明,这个卢龙节度使其实就是一个烫手洋芋,自安史之乱平定后,数易其主,单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起,卢龙节度使刘总自请入朝,邀请张弘靖接替,,其后朱克融因张弘靖私自截留朝廷赏赐,笼络士兵支持自己把持军务,朝廷无奈授朱克融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卢龙节度使,其后826年5月,幽州军乱,将士杀朱克融及其子朱延龄,另立其子朱延嗣为卢龙节度使,但朱延嗣为人凶暴,不恤将士,很快就为都知兵马使李载义所杀。李载义是唐太宗李世民长子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后。太和元年(827年),李载义以讨伐李同捷之功加封司空。太和四年(830年),契丹骑兵入寇,李载义将其打败,俘获其首领茹羯送往长安,以功加太保。

    太和五年(831年)春,朝廷赐给李载义功德碑。李载义请使者参观球赛,不料后院兵马使杨志诚作乱,乘机驱逐了李载义。文宗本想出兵讨伐,但宰相牛僧孺指出朝廷已经无力进行讨伐。文宗于是允许杨志诚接管卢龙,但只任其为节度留后。

    杨志诚后被授为检校工部尚书,不久又授检校吏部尚书,又封他为右仆射。杨志诚得任右仆射后,踌躇满志,秘密制作天子衮冕,骄侈淫暴,酿成众怒。太和八年(834年)冬,卢龙军乱,杨志诚和监军宦官李怀仵被逐,兵马使史元忠被推为留后。

    史元忠将杨志诚的天子衮冕,全部交给朝廷,由朝廷处理这件事,朝廷任命史元忠为留后,并传旨再贬谪杨志诚,令他戍守岭南。后又任命史元忠为卢龙节度使。会昌元年(841)九月,卢龙军乱,陈行泰发动兵变,杀死节度使史元忠,但众心不服。唐武宗在宰相李德裕建议下没有批准他担任卢龙节度使,果然时隔仅一月,他即被牙将张绛诛杀。张绛杀陈行泰后,令三军上表,请授予符节。

    张绛慑于雄武军使张仲武的威名,一度请其主持军务,但后来又改变主意,上书自请为节度使。张仲武大怒,起兵进攻幽州(北京)。为了名正言顺,张仲武特派长史吴仲舒到京师长安,请求率本部兵马征伐张绛。吴仲舒说服了宰相李德裕,经过权衡考虑,唐武宗任命张仲武为卢龙军兵马留后,允许他率军平乱。张仲武以精兵八百、土团五百袭击幽州,一举攻克,诛杀张绛,平定了暴乱。并于次年正月,正式就任卢龙节度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