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灵渠-《1850再造中华》


    第(2/3)页

    邓县长已经年过五十,早已看淡功名。但修浚灵渠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广西军政府又三顾茅庐,邓县长也就欣然应命了。

    岑毓英为人深沉有城府,出身于广西西林县岑氏土司,后归降革命军,如今已经做到了桂林市军政委员会主任。他从不轻易臧否人物,却对邓县长赞誉有加,可见邓县长确有过人之处。

    再看灵渠工程现场井井有条,工人忙而不乱,杨烜便知岑毓英所说不假。他有意考问邓县长,便请邓县长介绍修浚灵渠的难处。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好回条。越王时间有限,又不熟悉河工,邓县长只能简明扼要地,使用通俗的办法叙述一二。

    所幸邓县长曾在河道衙门任职,被几任河道总督倚重,对此颇有经验。他胸有成竹地说道:

    “灵渠连通的是湘江和漓江。湘江航道地势低,江水丰沛,由南向北流。漓江航道地势高,江水不如湘江丰沛,由北向南流。

    “灵渠的作用,就是把湘江的江水抬高,使之流向漓江。这就意味着,江水不再往低处流,而是向高处流。

    “湘江与漓江,支流繁多,最近的地方只有几公里,但落差太大,有十余丈的高差,也就是三十多米。灵渠所在的位置落差较小,为了减缓水势,特意修成弯曲的形状,共长三十多公里。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为了克服落差,就要使用陡门,也就是船闸,逐级抬高水位。这是灵渠最关键的设施,共有三十六处陡门。

    “除了陡门,还有分水的铧嘴,拦河的天平、堰坝,无不巧夺天工,令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们修浚灵渠,就是要拓深航道,加大水量,使之可以通行大吨位的船只。”

    杨烜大致理解了,对邓县长的回答表示满意。不过,他更关心修浚灵渠的结果,便问道:“完成这期工程后,可以全年通航两百吨的货船吗?”

    邓县长非常谨慎,说道:“灵渠连接的都是湘江、漓江的源头,分别是海阳江、大溶江,本身流量有限。而兴安县雨量较为集中,春夏雨水较多,秋冬较少。

    “因此,春夏两季为灵渠的丰水期。修完灵渠后,春夏丰水期肯定可以通行两百吨的货船。秋冬水量少,我们准备在大溶江、海阳江上游修筑水库,随时调节灵渠水位,庶几可以通航大吨位货船。”

    杨烜点点头,勉励邓县长道:“靳辅是治河名臣,治河三十余年。你祖上既是靳辅的幕僚,想必对治河必有心得。
    第(2/3)页